即时新闻

清明忆伯父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4月14日        版次:ZHA20    栏目:    作者:胡应征

  □胡应征

  

  民国五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为谋生计,祖父率族人南下华容,辗转漂泊,终至洞庭湖安家。从此,胡氏安定堂宗的这一支,由官宦世家变为普通农民家庭。

  伯父海华,胡氏第101代,生于民国二十三年。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削,熟读四书五经,通晓礼仪,擅长书法,能写一手遒劲有力又潇洒自如的毛笔字。乡邻红白喜事,都要请伯父写对联,有地位讲排场的家庭,总要请伯父去做司仪。

  伯父还是当地权威的语文教师,多年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屡创佳绩。他博古通今,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慈相济,恩威并施。

  初三那年,伯父接管我所在的班级,其威名让我们既惊喜又畏惧。直到伯父上课,我们才发现受人敬重的老师并不总是严肃的,他多是和蔼可亲的,尤其是倾听我们回答问题时,犀利的眼神马上切换成温和可亲的神态,眉尾上扬,眼角含笑,深邃的眼眸里贮满期待与鼓励,两个深陷的酒窝与长长的法令纹相得益彰,像两朵绽放的波斯菊,整齐洁白的牙齿在上下唇中闪亮,像充满甘醇浓郁的酒酿。伯父很少责罚我们,当我们沸反盈天时,他瞪着铜铃似的双眼,拉长着脸,气呼呼地站在讲台上,嘴唇翕动却无声,那雷达似的双眼扫视我们全班。如果我们再不安静,他就会抓起粉笔刷往讲台上一拍,“啪”的一声,在空旷的讲台上如同霹雳,着实吓了我们一跳。我们马上肃静下来,但发现没有后续动作,窃喜中以目示意,暗地里模仿他生气的样子来相互逗乐。伯父的招牌动作还有:左脚向前,身子向前微倾,斜站在黑板左下方,与黑板成45度角,右手拿粉笔,左手拿粉笔刷敲着黑板声嘶力竭:“记好冇?”粉笔刷上的粉尘随着颤抖的黑板四处飞扬,染花了衣襟,染白了青丝。

  初三古文《项脊轩志》,伯父读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声音沙哑几度哽咽,眼眶泛起晶莹的泪光。那是他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含辛茹苦却又英年早逝的母亲,想起他亲自扶灵将停放三个月的母亲送回老家。文章唤起伯父对母亲的怀念,引发他对人生的诸多感慨。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伯父与归有光的共鸣还有:家族兴衰与个人责任。

  那节课,是伯父唯一没有笑容的一节课,那节课,是我们班最安静的一节课。在伯父的深情中,我们领悟古文,领悟人生。那一年,我们班的成绩一路向前,遥遥领先。

  伯父,既是与我有着血脉亲情的长辈,又是我可亲可敬的恩师。他对我爱而不宠,严而不苛。我开小差时,他叫我回答问题,犯错会当众批评我。我对他既敬又畏,只要他上课,我就战战兢兢格外认真。那个年代,成绩优秀的学生考中专。伯父要我考师范,但我不想做老师,偏要填工商财。那时的我,固执地认为贫瘠的乡村撑不起我的野心,师范院校实现不了我的理想。结果成绩出来,我是617分,而工商财的录取线就是617分,师范院校是590分,我以末位分数落选。

  没考上理想学校的我,沮丧懊恼中回想这十年的读书生涯,连迟到记录都没有,决定试试做错事的感受。我有意迟点起床,又故意在家里转悠了几圈才出门,到了学校,迟到铃声还是没有响起,我又在单车棚里磨磨磳磳,不肯上楼。迟到的铃声终于响起,我满足地抬头,用诡异的眼神看看四楼的教室,正碰到伯父站在教室外面,扶着栏杆俯视着我,那眼神不再有以往的严厉,而是充满了慈爱与关切。伴着急促的铃声,我跑上楼,红着脸,低着头从后门冲进教室。伯父示意我跟他出来,我们站在教室走道,伯父温和地说:“没考上中专也许是个好事,可以考大学,这是更好的路,你是市三好学生,有能力……”在伯父的鼓励下,我又重拾信心,奋发图强。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乡修建了教学楼与老师住宿楼,伯父分到了一房一厅的房子,可伯父这套房,成为我们这些农家子弟的公益房。这里住着离校最远的几个同学,房间是他女儿与两个女生使用,厅里摆着两张床,呈“丁”字形摆放,刮风下雨时常有五六个男生与伯父挤在这里睡。学校离我家七八里路,雨雪霜降,道路泥泞湿滑,而我的支气管炎频繁发作,伯父让我与他女儿一起睡,还要安排我的晚饭。有时放学后,我很晚才去找伯父,饭堂的饭菜都快没有了,伯父总是亲自找饭堂大叔打饭,总是请饭堂大叔帮我加热,再让我吃。

  那年暑假,我从伯父那里借来《唐诗宋词精选》,那是生命中第一本让我两眼放光的书籍。那个炎热而忙碌的夏天,我徜徉在诗词的海洋,如饥似渴读啊背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清丽的语言和幽美的意境深深吸引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轮明月,一江春水,个人命运如潮涨潮落,苍天不老,人生易老。从此我的人生有诗词相伴,从唐诗宋词到现代诗词,都是我文学的启蒙,滋养我多愁善感清高孤傲的性格。为了赶路,我“只顾风雨兼程”,穷且益坚自强不息;成年历尽千帆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我开始自省与独处,也更向往“一蓑烟雨任平生”那种笑傲人生的豁达与超然……

  毕业多年后,我去看望伯父,他突然问我,这么多晚辈中,你知道我最关心谁看好谁吗?那一刻我才明白,伯父对我寄予厚望,他多么希望我能成为家族同辈中的领头羊。

  感动让我猝不及防,离别更在意料之外。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来不及挥手就已告别。2013年,清明过后的第二天,春雨潇潇,苍茫大地,笙歌滑落。伯父如一枚熟透的落叶平静地落下,他静静躺在那片热土,再也没有起来。那一方矮矮的坟墓,背靠大堤,黄褐色的泥土掩埋了和蔼可亲的笑脸,几棵青草从坟头探出头来,在寒风中摇曳,与我挥手告别。伯父生前的很多学生同事乡邻都来哀悼祭拜,烟花鞭炮响彻了天空,一团团蓝色的烟雾从坟头升起,在空气里飞扬弥漫,久久不愿散去。这不愿散去的,何止是烟雾,而是彼此的牵挂惦记与无法言语的遗憾惆怅。这情景若干年后,依然在我的梦境里多次重现。

  今年是伯父去世十周年,祭日适逢清明,我们在同学群里追忆恩师。

  盆几:怀念与华子一起在窗台补作文的日子……

  华子:没有胡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奔跑的诗和远方:初三第二学期,那是个寒冷的春天,我母亲病逝,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我准备辍学务农,是胡老师到了我家,说服了我爸,让我继续读下去。那年学费7.5元,是胡老师帮我出的。这些年,我没有辜负胡老师的期望,但很遗憾没有机会报答他老人家的恩情……

  仰望星空:是呀,那年我读寄宿,病在宿舍,又没钱看病,胡老师来宿舍看我,拿出二元多钱带我看病,那时他负担好重的。

  文哥: 是的,他6个孩子,八口之家全靠他那每月30多元的工资过日子。

  宇几:周末他还要回家去农田劳动,却从不叫我们去帮忙。

  ……

  傍晚,华子又掀起了缅怀的高潮,他改写了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夜来惊梦忽还乡,讲台上。课正忙。相见甚欢,关爱又慈祥。料得年年肠断处,清明夜,师魂旁。”谨以此词献给逝世十周年的恩师。

  与龙共舞:今又清明,远去的身影,再也唤不回;逝去的师长,此生难再见。慎终追远,珍惜眼前,把握当下,这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点一盏心灯,闭上双眼,低首合十!

  我把伯父女儿阿秀拉入我们同学群里,她激动地回复:“看到你们对我爸如此敬重,我热泪盈眶。父亲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徒儿,他老人家在天堂也会感到欣慰!父亲是一位好老师,我要向父亲学习……”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清风化雨,思念绵延,伯父已在天国生活多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而我,鬓发已斑,依旧没有实现伯父的愿望,但我没有忘记没有放弃。人生的下半场,我要加速行进,希望我们再次见面时,再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