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公庄腊味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4月21日        版次:ZHA16    栏目:    作者:胡玲

  

  □胡玲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博罗人的餐桌上,少不了几样腊味的点缀。

  博罗人喜欢吃腊味,也喜欢制作腊味。博罗腊味,沿袭了广式腊味甘甜、伴有酒香的风味,而博罗公庄的腊味,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甜味中夹杂着咸香,微辣,与周边的广式腊味截然不同。

  广东人大多不能吃辣,而公庄客家人却出奇地嗜辣。很多公庄人的先祖从江西、山西等地迁居而来,带着爱吃辣的饮食习惯。南北饮食互相碰撞与融合,形成公庄独有的风味。宋末元初,客家人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徙到南粤的梅县、东莞和惠州多地,腊味制作技艺从那时传至公庄的客家村落,经公庄客家人一代又一代传承,形成公庄腊味独特的制作技艺。

  公庄属丘陵地区,四面环山,构成椭圆形小盆地,雨量充沛,四季如春,适宜饲养土猪,再加上以前物资贫乏,新鲜肉食难以贮存,制作成腊味,可以存放一年,因此,公庄便有了许多制作腊肉、腊肠的家庭作坊。

  俗话说“北风起,腊味香”,公庄人一般在年末天寒时制作腊味。这个时候,北风凉爽干燥,适宜晾晒腊味,农人喂养了一年的土猪丰腴饱满,肉质达到最佳状态,正是制作腊味的最佳时机。

  公庄腊味在选材上有自己的坚持,必须是土猪的猪腿肉。因为猪腿活动较多,肉质细嫩,富有弹性,肥瘦相间,不会太柴也不会太油腻,制作出的腊味口感更好。

  公庄腊肉的制作颇为讲究。将猪腿肉切成细小的长块,放置于大缸中,用盐、白酒、酱油、辣椒、八角、茴香、冰糖粉等多种材料调制成腌料,淋浇于肉上,用手不断搅拌和涂抹,使肉的每个地方都能充分均匀地吸收到腌料的味道。然后封坛,腌制一天半。

  腊肠的制作和腊肉制作异曲同工。以本地土猪肉为主料,最好是三分肥七分瘦的五花肉。擅做腊肠的公庄人都知道,肥肉太多则腊肠的油脂过多,香肠不易成型,吃起来也会感到油腻,瘦肉太多则腊肠口感干而柴,切的时候也容易松散。在五花肉里放少许猪肝,切成细小的肉丁,加入腌料,搅拌均匀,灌入洗净的肠衣中,用细绳一节节扎好,腊肠的前期制作便算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晾晒腊味了。天气晴好,把制作好的腊味取出晾晒。房前屋后,阳台上,院子里,墙壁上,顿时亮起了一道道美丽壮观的风景线。一块块腊肉、一串串腊肠,整齐地悬挂在竹竿上,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色泽。腊肠白里透红,腊肉油光发亮,看着就让人欢喜。空气里四处飘荡着腊味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公庄阳光充足,昼夜气温相差较大。白天,腊味在大太阳的暴晒下,冒出一层细密的油珠子。夜晚,在寒冷北风的吹拂下,油质慢慢渗透进肉的内里。冷热反复交替,在时间、阳光和风共同的孕育下,腊味的独特美味渐渐发酵而成。

  经过半个月的晾晒,腊味收干水分,变得坚硬干瘪,表面出现皱褶,腊味的制作便算完美收官了,可以慢慢享受美味了。

  风干的腊味比鲜肉更美味,就像一杯酒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更多了一份厚重、绵长和醇香。公庄腊味,食用方法多样,既能做成最寻常的家常菜,也可做高档酒楼的宴客大菜,既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以和蔬菜同炒,还能做成各式点心的馅料。无论哪种做法,都能让食者欲罢不能。

  切成小块的腊肉或腊肠,隔水一蒸,如同枯萎的鲜花突然遇到了水分,瞬间活色生香。肥肉晶莹透明,瘦肉鲜艳欲滴。吃一口,柔润的口感夹杂着浓浓的咸香,油而不腻,唇齿生香。

  将腊味放在米饭上一蒸,腊味丰润的肉汁渗透在米饭上,饭糯肉软,饭中有肉味,肉中有饭香。香喷喷、热气腾腾的腊味饭,越嚼越香,让人能一口气吃下几碗。

  一盘公庄腊味,点亮了生活,也承载了许多古老美好的记忆。在公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家家都要做腊味。做腊味时,亲朋好友、邻居乡亲欢聚一起,今天你帮我家做,明天我帮你家做,幸福和丰收的喜悦在人们中传递。腊味做好后,你赠送我家几块,我给你家拿几块,你尝尝我做的味道,我尝尝你的手艺,浓浓的乡情和人情味被腊味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