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陈洪波:让“岭南地区新石器化过程”升温

来源:新快报     2024年01月14日        版次:A11    作者:

     ■陈洪波《岭南地区新石器化过程的考古学研究》,文物出版社,2023年10月。

  《岭南地区新石器化过程的考古学研究》

  记者日前从“考古大家谈”公众号获悉,2023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陈洪波教授所著的《岭南地区新石器化过程的考古学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随后,“文博中国”公众号转载了书中代序文章——中山大学郑君雷教授《文化初造,文明破晓》一文。该书、该文让“岭南地区新石器化过程”的问题迅速升温,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考古大家谈”推出该书的后记部分,通过作者手笔向大家介绍该项目的缘起与研究经过,文章题目《我关注岭南新石器化过程的缘起》(下称《缘起》)为编者所起。

  《缘起》讲述,本书来自于作者2017年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岭南地区新石器化过程的考古学研究》研究成果,该项目于2022年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在以上成果基础上,又加入了作者历年来关于岭南及东南亚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一些心得,撰写成为此书。

  陈洪波写道:“在新石器时代考古方面,岭南地区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区别很大,根本原因在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农业起源核心地带,而岭南由于地理阻隔,只是处于农业核心地带的外围,但因为空间位置上和农业起源核心地带毗邻,所以当长江流域的农业社会蓄积了足够的力量向外扩张时,岭南地区最先受到了农业文化的洗礼。这个文化和人群的冲击波源源不断,逐渐改变了岭南和东南亚的面貌。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更新世以来岭南和东南亚发生的渔猎采集文化剧变,在本书中仍然称这个阶段为‘新石器时代’,以纳入中国考古学的现有体系中。但很清楚,岭南和东南亚新石器时代的前半段和后半段是有根本区别的。这并不涉及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因为,无论采取哪种经济方式,都是古人类面对生存环境采取的最佳适应策略。”

  “岭南与东南亚特别是中南半岛有密切联系,这一点在本书中多次提到,并使用了较多篇幅进行了探讨。在新石器时代的前半段,二者之间在文化和人种上都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后半段则是中国农业文化强烈影响东南亚的过程,粟作和稻作农业人群先后进入东南亚大陆地区,奠定了后来东南亚社会的人种和社会基础。本书特别使用了张光直先生创造的‘龙山化’一词,来指代距今5000年之后东亚农业核心地带对东南亚的影响,在广大地域范围内发生的这种文化同质性现象,是有目共睹的。”

  该书对于岭南新石器化的进程并未做面面俱到的讨论,而是挑选了几个角度入手,例如陶质酒器、石斧石锛、史前战争、稻作农业、粟作农业、狩猎采集经济等。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