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枚琼
五月,阳光明媚,江南正是绚烂的季节,一派山清水秀。驶入湖南益阳资江畔清溪村地界,车子像航行在绿色的海洋上,来不及欣赏车窗外一晃而过的荷塘、溪流和稻田,以及散布在田野间的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我们很快来到了作家周立波的故居前。
周立波故居掩映在苍翠之中,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从呱呱落地到小学毕业,他一直和父母亲生活在这老屋,直到16岁考上省城中学,才离开家乡。故居是一栋“三间两搭厢”的三合院建筑,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顶,土筑围墙白得耀眼。周立波当年的卧室,不过是一张老式花板床、一张条形书桌、一条木椅而已。房间里唯一透出些“时髦”气息的是三页玻璃窗户,那是周立波为方便写作时采光,将木格窗子改造成的。窗外,树木葱葱郁郁,明丽的阳光如雨淋漓。脍炙人口的名著《山乡巨变》即在此诞生。
走出故居,淡淡清香扑鼻而来,荷塘里涌动一片醉心的绿,莲叶田田。荷塘对岸矗立着一行“坚守人民立场 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巨幅标语,在丽日下显得那么炫目。
仅仅一个月之后,在一场霏霏梅雨里,我再次踏上了清溪的土地。淅淅沥沥的雨声,把清溪村从里到外洗得纤尘无染,葱茏蓊郁,那满眼的碧绿让人觉得分外惬意清爽。雨中漫步,耳边仿佛响起声情并茂的吟诵,每一滴雨珠,都是一颗颗鲜活的文字,落在地上,成为如歌的行板。“清幽曲径上名山,绿树丛中忆旧庵。志水长流滋万物,谢林港畔耐人看。”这首诗是周立波当年回乡时常常吟哦的,现在我在雨中一边默诵着,仿佛看到窄窄的田埂上一个瘦削的身影在蹒跚前行,他头顶斗笠身披蓑衣,掮着一把锄头,雨水模糊了眼镜片,他一脚踏入田地里,冷不防脚下一滑,让他变成了一头“泥牯牛”,空旷的田野里霎时溅起了一阵欢快的笑声……这个镜头其实已经过去了七十年。
“一到春天,你看吧,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嫩红的橘子花,开得满村满山,满地满堤,像云彩,像锦绣……”这是《山乡巨变》里清新的笔调下描绘的风光,周立波充满深情地写出了对家乡的美好期盼。
突然,雨停了,天清气朗,我抬头一望,看见一道彩虹在清溪的天空上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