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龙船记忆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2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黄勇

  □黄勇

  

  临近端午,一则龙舟拍摄体验的推文,勾起了少时的龙舟(潮汕话叫“龙船”)记忆。

  我出生成长的广东揭阳的江滨村,不大,2000来人,并没有龙船。两公里外有个友好的村庄潭王村,挺大,6000来人,有制作龙船的祖传工艺,有赛龙船的传统习俗。

  龙船的制作,大概要一对起步,因为这是最小的竞赛单位。而龙船造好后,维护起来成本也不菲。比如制作龙船前,要先建好专门的“龙船厝”,以供平时存放。因着龙船的形制,龙船厝往往很深,从侧面看很长。日常存放时,船身要用许多张木凳架起来,尽可能远离地面以保持干燥,据说每年还要上漆上色,以免被虫啃蛀,保持靓丽。且竞渡后,精美的船头要取下来,供在船边或宗祠族庙里。

  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前期,潭王村恢复了龙船制作。此后数年,每个龙船水高涨的端午节上午,会有两条龙头昂扬、船身彩耀的龙船,从潭王村内河出发,顺榕江北河而上,沿江大堤上站满各村的乡民,围观这鼓点中奋力穿梭于江面的龙船。行进两公里后,停留在江滨村的江面上,准备开始振奋人心的龙船竞渡。每条龙船上坐着两长排的青壮年男性,都是一大早从我们村步行去潭王村借船的。

  小学一二年级时的端午,那天正在上课,突然听到离学校不过两百米距离的大堤上,由远及近传来有规律有节奏的阵阵鼓声。本来就无心听讲的耳尖同学,立马辨认出这是龙船行进的鼓点。反应快速的同学开始如坐针毡,很快就按捺不住,于是这个时候,总有一位英雄好汉,率先从座椅上一跃而起,高喊一声:“龙船来啰!”话音未落,只见一溜烟似的影子,窜出教室,急促的脚步声消失在走廊里,消失在往大堤的方向。

  讲台上的老师,愕然,张大了口:“咦,你们怎么……”谁都顾不上理会,鱼贯而出。顷刻间,整间课室座位上已经空无一人。

  学校侧门,通往榕江的狭小路上,一时间挤满了急切想去围观龙船的大人小孩。站在十米高的大堤上,望着在宽阔江面竞逐驰骋的两条彩龙,喝彩吆喝,热血沸腾,头顶上的烈日也算不得什么了。

  端午观龙船赛,三十多年后回想起来,恰是单调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里,难得的调剂。

  读书进城以来,除了放假和粽子,端午节似乎乏善可陈。现在想来,有龙船,有鼓点,有肌肉和汗水,有速度和竞争的端午,才算完整的端午。

  我喜欢潮汕龙船,船身极长,两侧龙鳞彩绘艳丽精美。尤其是龙头,大且高昂,龙角高耸,龙眼威严而炯炯,鲜活有神。最最喜欢的,是又黑又直的“龙须”,龙船在两岸欢呼声中,在船上壮男奋力划桨声里,在船中间擂鼓人击出的阵阵鼓点间破浪前行时,龙须迎风飘扬,那真是龙中的“美髯公”呀。

  龙船所勾起的记忆,是乡愁,是儿时岁月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