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守护孩子的童心 保卫孩子的想象力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2日        版次:A07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王石川

  □王石川

  

  昨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时强调:“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并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祝小朋友们学习进步、快乐生活、茁壮成长。

  儿童节是儿童的盛大节日,它的底色是欢快的、阳光的,也应该是有质感的。对于儿童来说,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玩得开心,远胜于被耳提面命。而对于全社会来说,不仅要带给孩子纯粹的快乐,更要思考如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如何当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给他们一个可期许的未来。

  “少年儿童的心灵都是敏感的,准备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儿童处于价值观塑造期,他们受到什么样的熏染,往往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这个角度看,当好他们的引路人责任重大,在引路过程中,不能出现丝毫方向性的偏差,更不能把他们带到沟里去。

  当好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当前,针对儿童保护的制度安排愈加丰富,特别是法治保障更是迈上新台阶。比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去年6月1日起施行,既细化了家庭监护职责,更确立了国家亲权责任,具体体现为:增设“政府保护”专章,在监护人被宣告失踪且无其他人可以担任监护人等七种情形下,民政部门应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临时监护。

  与做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相比,做好儿童未来的筑梦人尤为不易。如果说前者都有可量化的指标,那么后者则显得比较抽象,不容易把握。筑梦没有统一的标准,家庭教育没有统一的模板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板,让孩子幸福成长殊为不易。

  今天的孩子拥有优渥的物质条件和丰富的精神环境,但他们背负的东西太多,被寄予的期望太厚,一些孩子在压力之下,早早失去了童心,令人痛心。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保护孩子、关爱孩子,要给孩子稳稳的幸福,但对幸福的理解不能浅表化,给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孩子精神层面的呵护。

  守护孩子的童心,至关重要。很多诺贝尔奖得主都把他们取得的成就归功于童年经历。比如,光纤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曾饶有兴趣地回忆起童年的“调皮”故事,并称对儿童过于约束意味着“切断(孩子们)可能通往某些有趣事情的路径”。无独有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厄温·内尔也说,儿时对花园里的生物兴致盎然,这奠定了他探索生物奥秘的志向。

  其实,哪个儿童不“调皮”?哪个儿童不充满好奇心?问题是,如何让孩子保持好奇,如何呵护他们的想象力?调查显示,儿童对于社会、情感、道德、世界的意识、感受和认知,都比成年人想象中要丰富得多。但可悲的是,很多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渐渐失去了想象力,变得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谁偷走了他们的好奇心,谁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涵盖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在未来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科研人才,才能为科技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每个家长来说,要给孩子一把开启幸福的钥匙,而不是包办一切;要为他们打开开阔的世界,而不是把他们拘囿在狭小空间。诗人纪伯伦说过,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儿女,“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锢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居住在明天的房间里……”守护孩子的童心,保卫孩子的想象力,这是给予儿童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作者是北京知名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