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2日        版次:A07    栏目:广东省党代会系列评论之八    作者:周云、张宇

  □周云 张宇

  

  5月22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代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报告。在报告中,李希书记部署了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关于生态文明建建设,李希书记提出,要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让广东大地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十年寒暑,星移斗转,广东的生态环境有了质的提升,天变得更蓝了,水变得更绿了,空气变得更清新了,PM2.5超标的天数越来越少了。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需要有久久为功的意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十二分的努力,更果敢的态度,更高的标准,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理论逻辑

  

  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切工作的指针。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论述,阐述了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伟力,已经被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所证明。今后广东的生态文明建设,仍然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

  广东生态文明建设,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的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要警惕和抵制极端生态主义。极端生态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主张为了生态保护,可以不惜代价牺牲一切利益。这实际上贬低了人的价值。事实上,离开了人,生态保护就没有任何意义。

  

  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要理顺实践逻辑

  

  在实践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高超的辩证思维,回答了这一难题。各级领导干部在谋划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同样也需要坚持辩证思维,不要人为地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要想方设法找出这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平衡点,最后做到相互促进。真正做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要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既不能过于滞后,延缓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也不能过于超前,超出我国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

  

  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政治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同样要秉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就是“还自然以和谐美丽,为人民谋幸福安康”,就是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讲生态,就是讲政治。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承受力,杜绝以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产水平、幸福感为代价,盲目一刀切的扰民、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要顺应历史逻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丰富而宝贵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就是对传承传统生态文明思想的明确指示。广东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在生态保护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广东环境之美早已在中国和世界闻名遐迩,广州就素有花城之称,这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的基础。岭南文化中自古以来也一直有着保护自然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省委书记林若就提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宏伟目标并且如期胜利完成。1991年,广东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称号。

  这些光荣而厚重的历史传统,在今天要变成行动的动力,全省党员干部群众要在省委的带领下,拼搏奋进,力争上游,让广东的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正如李希书记所要求的: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周云,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宇,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