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起龙围”的秘密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29日        版次:A10    栏目:乡音    作者:刘少安

  □刘少安

  

  粤东揭西县一个偏僻村庄里,有一座名为“起龙围”的民间古宅,被历史烟尘湮没了300多年后,去年9月,才重新修缮,对外开放。一时间,引来不少古宅后人寻祖觅宗,慕名而来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进村口没多远,便见到一座宏大的建筑物,那就是“起龙围”。

  古时,“起龙围”屋主刘能臣曾以教书为业。据说康熙年间,粤东揭阳一带兵荒马乱,不少民众不得不外出谋生,出于对刘能臣的信赖,他们便把山地、田产变卖给刘能臣或委托其代管。刘能臣因此发迹,于1667年建造了这座围屋。

  围屋布局颇为独特。

  按民间习俗,一般古宅大门口是开阔的地堂,前面有池塘。这里的古宅面前也有一片半月形的宽阔池塘,但又设一道高高的围墙,挡住了古宅的地堂和大门。顺着围墙我找到了古宅大门,大门竟设在古宅的东南角上——通常古宅大门是设在整座房子的中间。

  大门前,我还意外地发现一眼古井,护栏是用整块大石开凿而成,岁月留下了痕迹,却依然坚固、完好,泉水清澈见底。

  说是大门,实际上这只是一个一米多宽的小门,与整座围屋的比例很不相称。但门楣的花岗岩石上,镌刻着“起龙围”几个浑厚有力的镏金大字,据说是主人刘能臣所书。门槛低矮,却让我有一种不可逾越的威严之感。怀着敬畏之心,我迈进了大门,一瞬间便似穿越到了古代。漫步在古宅巷道间,走进一间又一间大小不一的房子,我甚至顺着木梯爬上室内阁楼,亲身感受着古人的生活场景,只觉整座房屋的设计严谨、巧妙,主次分明。房间均采光充足,没有特别装饰,但灰白色的墙体、黑色的瓦面、屋檐上悬挂的大红灯笼,配着朱红色的木梁,却显得格外古色古香。

  我忽然发现,这座占地面积2038平方米的古宅,完全不同于其他客家围屋是采用圆形或者半圆形的建筑设计,而是采用方形设计。中间中轴线上是祠堂,外圈的40间房把内圈24间房团团围住,构成了回字形建筑结构,所有人又是同一个大门出入。为防止盗贼入侵,外围还筑起一道高4米左右高的围墙,房屋高处墙壁的重要部位还设有“枪眼”,壁垒森严。

  “起龙围”已有350多年历史,其中似乎蕴藏着难以破解的设计秘密。这样的设计在粤东及至整个南粤都可说是独一无二的,它简直就是一座古代建筑“活化石”。

  触摸着斑驳的墙体,我由衷感叹,300多年前就敢在这偏僻荒野的大山脚下建造这样一座古宅,这足以证明主人的实力和胆魄。

  

  《“乡音”征文》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投稿请发至邮箱:hdjs@ycwb.com,以“乡音”征文为邮件主题,并请提供详细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