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据报道,四川一幼儿园监控画面显示,地震发生时孩子们正在午休,老师们正在吃饭。感知到地震的瞬间,老师们没有任何多余的交流和迟疑,扔下碗筷狂奔向正在午休的孩子,带领270名孩子有序撤离至空旷地。 “最美逆行者!”无数网友向这些老师由衷致敬。据了解,在地震发生时,四川很多家幼儿园的老师都勇敢逆行,这一现象让人暖心。 9月6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表示,在这次地震中,老师们临危不乱,迅速有序转移学生,守护学生生命安全,为他们点赞。每位悉心呵护学生的老师都配得上赞誉,为他们点赞,也要褒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激励。 也有网友说,地震来袭时,老师保护孩子成了本能,令人动容。这确实是一种本能,就像父母在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如果仅仅归结为本能,则过于简单。除了本能,还有责任。 需要提及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的一项责任就是“保护学生安全”。尽管该规范针对的是中小学教师,但幼儿园教师也有责任爱护、保护好孩子。“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化身。”奋不顾身保护孩子的场景,让人读懂了何谓爱与责任。 逆行护生,除了爱与责任,也与日常培训有关。有个细节是,这家幼儿园每个月都有一次地震应急演练。据报道,当天地震发生后,学校教职员工按照平时的地震演练要求,教师迅速引导学生按照指定路线有序、安全地从教室撤离到教室外安全地带。在安全撤离后,教师还通过讲故事、组织小游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除了地震演练,还有心理疏导,这说明该园在应对地震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制度安排,真正彰显了以人为本。 另据了解,汶川地震之后,四川很多学校都进行了常态化的抗震演练,也正因为这种演练实打实,我们才能看到,在一次次教科书式的避险中,老师临危不惧,应对有力,而不是六神无主,束手无策。 事实上,组织应急演练早就写入法律。比如,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此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在这种背景中,学校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是应有之义。 但遗憾的是,面对国家的要求和法律的规定,一些学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并没有真正做好应急救援演练。四川的学校能够坚持不懈做好各项演练工作,其他地方的学校也应积极作为,落实各项要求,不能吃一堑才长一智。 为四川相关幼儿园老师的崇高师德点赞,但不能流于空洞赞美。在点赞的同时,要思考他们为何能够做得如此到位,还要思考如何让这种演练在其他地方也不折不扣地推行。有了健全的制度设计,充沛的责任意识,也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各方面都落实好,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
即时新闻
“教科书式避险”背后,是常态化抗震演练之功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9月07日
版次:A07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