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嘉会 “从开始的地方开始,在结束的地方结束”。 这大概是冈嶋二人的小说《克莱因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 小说中讲述的是,主角上杉彰彦的故事被伊普西隆研发公司买下制作成颠覆时代的全新游戏《克莱因壶2》,上杉彰彦也受邀与少女梨纱一同担任游戏测评员。然而随着测评的不断进行,逼真的游戏情境、游戏中传来的“快逃”的提醒以及搭档的失踪,事态逐渐超出了男主的控制。本书中所描述的克莱因壶就是我们现在用于虚拟游戏的装备,然而在作者写这本书的年代,即20世纪80年代末,非但没有虚拟游戏,连智能手机都尚未被发明,由此可见小说超越时代的领先程度以及作者想象力之强、脑洞之大。 克莱因壶的名字来源于现实中的一个数学模型克莱因瓶,克莱因瓶在数学领域中是指一种无定向性的平面,没有“内”“外”之分,与一个立体的莫比乌斯环有点类似。从结构上来说,一个克莱因瓶是没有“边”的,它的表面不会终结 ,一只苍蝇可以从瓶子的内部直接飞到外部而不用穿过表面,即它没有内外之分。这正与本书所想表达的主题不谋而合,当一个物品,如克莱因瓶,你分不清它的内外,要如何鉴定你是在内还是在外,或者说,思考你是在内还是外有必要、有意义吗? 在作者的笔下,男主人公就一再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男主在多次进入克莱因壶后,由于在其中人体的一切知觉都与现实生活中完全相同,加之伊普西隆研发公司的刻意干扰,他越发分不清虚幻与现实,现实愈加虚假而虚幻愈加真实。当生活中你遇到的每一个人,拥有的、见过的每样东西都以一模一样的姿态出现在了虚幻世界中,你该如何断定此时此刻自己在现实还是在虚幻中?书中的男主在故事的最后,经过许久的思考、复盘与回忆,给出的方法是——以死验证,假如是在虚幻中,他便会在现实生活中清醒,假如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愿意以此结束这场无止境的折磨与煎熬——“从开始的地方开始,在结束的地方结束”。 这个答案真的是唯一的么?或许在日常生活中你也会有那么一刻的恍惚,我真的处在现实中吗?或者说,所谓的“现实”是真实存在的吗?在电影《盗梦空间》中,有一位女生因为曾经长时间进入过梦境,清醒后无法相信自己已然回到现实,从高楼上纵身跃下。她和本书男主的选择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命运我们已经知晓,而上杉彰彦的命运却是未知的。这是他们做出的选择,可悲吗?但对他们而言,这是解脱。对于这张虚与实的答卷,他们用行动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假如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呢?于我来说,大概只有两种选择吧,停下来或继续走。虚与实的重点不在于是虚还是实,在于你已经分不清二者时,这其实已不重要,重点是在两者之间不断思考,强迫自己做出选择。恐怕正是这种纠结与思考迫,使他们停了下来。但如果继续走下去呢?顺其自然,虚即虚,实则实,停下这让自己愈加痛苦的思考。不论如何,过好自己可以掌握的生活。 本书虽在本质上为一本科幻悬疑小说,但其提出的许多带有哲学气息的问题,仍能在30多年后的今天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并不久远的未来,当VR技术愈加成熟,真正成为随处可见的游戏甚至工作设备,书中男主的经历会不会成为现实?当然,也许这样的问题真正出现时,人类已经拥有足够强大的技术与智慧来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