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凿破苍苔地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05日        版次:A11    栏目:【如是我闻】    作者:李雪涛

    

  

  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前些天翻《倾向:文学人文杂志》读到张枣(1962-2010)翻译的顾彬(Wolfgang Kubin, 1945-)的一篇文章《锦瑟无端知几弦——论唐代的记忆与追忆》。顾彬在文中提到了他将唐代诗人杜牧作为自己论文主题的原因:他在明斯特大学学汉学的时候,有一次读到了他的老师翁有礼(Ulrich Unger, 1930-2006)翻译草稿本上的两句诗,这引起了他的注意:Ein Loch ins Moos gebohrt./Der Erde ein Stück Himmel geraubt.(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这是杜牧《盆池》绝句的前两句。顾彬写道:“虽然我到博士毕业十年后才找到了这两句诗的中文原文,但我对它们持久的追思却成就了我对杜牧的研究,帮助我进一步焕发了对唐诗的兴趣。”之后顾彬对这两句诗做了极为精彩的解说:

  大地除了借助于中介本身未被赋予镜视之功能。诗人在苍苔地挖入一深坑,置入一盆具并盛之以清水,由之天空被土地偷去了一片,却获取了反照自身之得。双方给予彼此以实存。套用约瑟夫·西蒙(Josef Simon)“真实始于二”的说法,我们也可以说:存在始于二。天空与大地未必能彼此思怀,其互动就需要人类,需要具有“日常格”而深谙生存的人类。“Gedanken”(思、怀、忆)是人组织时空的中介,但这儿也是:追忆始于二,它赋予我们以实存,它告诉我们,我们并非孤单。

  遗憾的是,波恩大学的哲学教授西蒙于2016年3月早归道山了。西蒙是康德哲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同时他本人也是一个独立的思想家,特别以建设性的方式开辟“异端”观点。我在波恩的时候,他经常与汉学家陶德文和顾彬、日本哲学家今道友信在一起讨论哲学问题,他的很多观点都成为顾彬讨论汉学问题的出发点。其实我想,“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对于顾彬来讲,与其说具有一种哲学的内涵,不如说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苍苔地”本身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它让顾彬真正体会到了杜牧的审美——也让他从当下的现实进入一种超时空的自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