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王沫依 采访之前,对于乡村学校的想象并不多,但到了现场才会发现,此“乡村”已不同于刻板印象里的乡村,校园干净整洁,学生活泼有礼貌,这得益于乡村学校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方面的大力投入。 少了一些城市不必要的嘈杂和纷扰,乡村学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加适合静下心来。学生们脸上的笑容是真实的,老师们的认真专注是真实的,周围朴素而简单的环境也是真实的。在这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本质也被无限接近。 乡村学校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投入。提起当下校园焕然一新的面貌,采访对象往往显得很感慨,表示这并非靠一人的努力。就我前往的两所位于白云区的学校,在校园环境的提升上均获得了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入驻当地的企业也出钱改善了运动设施,看到孩子们在更新的跑道上肆意奔跑,我想所有的付出都换来了成长与收获,真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当然,乡村教育、乡村学校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师资团队是一方面,在乡村驻守的教师往往扎根多年,经验和耐心是他们的优势,但当下时代飞速变化,教学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的运用无一不对他们接受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此外,不同于曾经,稍有条件的学生也许未必将当下的乡村学校作为首选,因此如今乡村教育的生源质量并不高,对坚守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些变化也让他们必须转变思维和方式,为当前的乡村教育和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路径。幸运的是在采访过程中,我看到了乡村学校老师们积极拥抱变化的决心和努力,以及学校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上的种种办法,为之动容。
-
即时新闻
在困境中努力拥抱变化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2月08日
版次:T04
栏目:记者手记
作者:王沫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