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 “很喜欢早上随意在菜市场里采买的那种心情,是一种寻常的市井人生,寻常的熙熙攘攘,手上拿着一斤半斤的青菜。在木瓜、西瓜和荔枝之间挑挑拣拣,享受着一个寻常妇人所能得到的种种快乐。”这是作家席慕蓉在《星期天的早上》描写的一段日常,每次我走进市场,在人来人往中穿梭,脑子里很自然就滑进这句话,人间有味,就是这种。 冬至日的早上,菜市场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肉档里摆满了刚㓥好的鸡鸭鹅和猪肉牛肉;鱼档里鲜虾活鱼活蹦乱跳;菜档里一片绿油油中夹着金黄的菜椒、红彤彤的西红柿。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这边喊:“不打水的黄牛肉,55块一斤!”那边叫:“刚打捞回来的鱼,快来买哟!”阿伯大婶挎着篮子,神闲气定地精挑细选货比三家。 我左瞧瞧,右看看,俗语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这样的传统节日,我也想“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于是买了酒,买了肉和鱼,买了煮汤圆的各种配料,然后走出门。市场外,一样的攘来熙往,各种临时摊档琳琅满目,时令蔬菜、花生、番薯、玉米、核桃、糖果等应有尽有。一杆秤、一张矮凳子、一张老旧的帆布,就是一种营生。 一位头戴针织帽子、身穿老式对襟暗花棉袄的阿婆坐在五颜六色的蔬果中,分外惹人注目。胖胖的身子,腰板挺得直直的,爬满皱纹黝黑的脸,充满了精气神儿。她的面前摆着碧绿的蔬菜、顶花带刺的黄瓜、青里透红的辣椒、小灯笼似的西红柿、红红的胡萝卜还沾着泥土,一圈的人围着她讨价还价:“人家的菜心是4块5毛一斤,您的怎么要5块钱?”“隔离摊档的香菜才13块钱一斤,您比人家卖贵了2元!”阿婆听了也不恼,底气十足地回应:“我卖的菜不是外地菜,是本地刚采摘下来的菜,新鲜着呢,牛村的六哥夫妇俩天未亮就起床了,打着手电筒在地里摘菜,你们看,这菜叶上还有露珠呢。”人群中有人附和:“阿婆卖的菜的确好吃,清炒或者煮汤,都很鲜甜的。”听的人不再七嘴八舌,低头在菜堆里挑鲜嫩的菜。 不远处,一拖车黄澄澄的橘子鲜艳夺目。卖水果的小伙子是湖南人,会说“蹩脚”的阳江话。他卖的水果品种不多,但不管是卖什么水果,都个大、饱满、新鲜,我买过几次他的水果。这时,可能是天气寒冷的缘故吧,问津他的人不多,他也无所谓,低头玩手机,也许是刷到好笑的视频吧,嘿嘿地笑着。隔一会儿,抬起头,扯着嗓子吆喝一声:“买橘子啰,甜甜的橘子!”见我走过来,他声音雀跃:“大姐,来了,买两斤橘子哦。”我说:“好的,你帮我挑个大的。”他“哎”了一声,然后手脚麻利地挑起橘子,嘴里哼着欢快的曲儿。 浓郁的果香里,我四处张望,天空的一角,云来云往、川流不息,凡俗的日子,热气腾腾、活色生香。 人间有味,菜市场这方天地,更是烟火葱茏、百味纷呈,难怪汪曾祺老人会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活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
即时新闻
人间有味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1月11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