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还孩子做平凡人的权利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6月18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黄金来

  □黄金来

  

  教育是千万父母操心的头等大事。大家都不惜血本送孩子进名校读书,或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而据调查,在入学前就学会100以内算术、能背出几十首唐诗的孩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后来上了小学和中学后,并没有显示出任何优势。因为这些并不是核心竞争力。而逼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不但学不好,还会挫伤他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他这一辈子就落后了。

  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人并不存在智力水平上的显著差异,没有人是全才的,只存在不同智力优势的差异。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很重要的原因就看能不能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并发挥这个优势。而不是看到别人的孩子唱歌好,就逼着孩子去唱歌,看到别人的孩子跳舞棒,又逼着孩子去跳舞,结果不但学不好,还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因期望过高,给孩子施加压力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每年高考后都会看到毕业生集体丢书、撕书的情景,表达再也不想读书了的心愿。北京大学的心理教授在《中国教育频道》中指出:考上大学后,有超过30%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包括厌学、亲情淡漠,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孩子心理压力增长的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快乐、没有人生掌控感,缺乏活力和情感,变成麻木地机械地服从父母。在他们在潜意识里,父母是祸害,是“父母掌控了我的人生”。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首先就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个别的差异,发现和引导他潜在的优势,让孩子发挥他的特长。不能逼他做不想做和做不到的事。否则的话,就可能造成亲情关系紧张,万一发生个别极端行为,就有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悲剧。因此,要降低期望值,接受孩子未来大概率可能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的现实。

  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追求的,应该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品德要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追求成才与成功。即使没有什么大成就,按他的天性快乐成长也是很好的。

  还给孩子做一个平凡人、过平凡人生活的权利吧。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除了会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会生存、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