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素端 习近平文化思想凝聚了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对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和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引领作用,对守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意义深远。 首先,聚焦“首要政治任务”的重要论述,明确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责任使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在围绕回答重大问题中发展起来并构成科学体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首要政治任务”的重要论述,高校要结合国家和时代发展需要,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头脑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政治责任与使命。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好、教育好,能够从思想认知和价值追求等层面为学生解疑释惑,帮助学生把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不断提升学生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自觉性和敏感性。 其次,深刻认识“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研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时代境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背景,统筹“两个大局”是党和国家工作谋划的基本出发点。基于“两个大局”的发展变化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的机遇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充分认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设计等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的机遇,全面研判“两个大局”发展变化中社会转型期思想困惑的凸显、多元思潮传播带来的价值迷茫、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价值嬗变等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在新的舆论格局和文化环境中采取各种新作为,更有效地凝聚青年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共识。 再者,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丰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教学资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只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为引领,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才能提升教育的说服力和亲和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在具体实践中,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既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宣传教育,更要注重从以下两方面丰富教学资源:一要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全面融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典型案例;二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契合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断用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来引导青年学生,切实强化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国家特色与历史底蕴。 最后,全面贯彻“七个着力”的重要论述,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紧扣新时代新任务,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七个着力”的明确要求。“七个着力”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本保障、重点领域和基本方法,既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明确了宏观方向,也为各重点领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实践指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践发展,要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地位作用及运行机制出发,全面贯彻“七个着力”的重要论述,重点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教育等推进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从强化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领导、创新教学话语表达方式、丰富校园文化形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加强社会舆论认知的引导等方面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校肩负着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时代性与实效性,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作者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是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文化涵育研究》(22VSZ053)阶段性研究成果
-
即时新闻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6月21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金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