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自1956年以来,发掘古墓葬近500座

到广州动物园看文物去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8月11日        版次:A07    栏目:城中热事    作者:文艺、刘泳希

     广州动物园麻鹰岗墓地航拍照片

  

  文/羊城晚报记者 

  图/羊城晚报记者 刘畅

  

  8月8日,“广州动物园麻鹰岗考古新发现148座古墓”的消息发布后,此事顿时成为城中热事。动物园里不仅有动物,还有文物,这让很多广州街坊感到稀奇。

  其实,这并不是广州动物园第一次发现古墓。2023年底,在广州动物园大熊猫新馆施工前,考古工作者就在考古勘探中发现了一处千年古墓群,后续共发现古代文化遗存47处。据统计,自1956年以来,配合动物园建设,市文物部门先后在动物园内30多个地点发掘古墓葬近500座!

  在业内人士看来,广州动物园可谓大型古墓博物馆。这里为什么古代墓葬频现?新发现的148座古墓又有何特别之处?带着这些好奇,羊城晚报记者来到广州动物园,跟随考古工作者一起走进考古现场——

  

  两座六朝时期墓葬“装潢”十分讲究

  

  酷暑难耐的盛夏,广州动物园里依旧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只见麻鹰岗墓地早已围蔽起来,保留在一旁的浣熊和耳廓狐的图片介绍板则告诉造访者,可爱的动物们曾是这里的主人。

  如今,麻鹰岗墓地内已然一片考古工地的景象,大大小小的墓坑四处分布。其中,编号为M130和M28的两座砖石墓,因为庞大的体量,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没错,这两座墓就是这次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说。他告诉记者,为配合广州动物园的场馆升级改造,此次考古发掘从今年4月启动,到目前已经基本告一段落。张强禄介绍,M130是迄今为止在广州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东晋墓葬;M28则是一座规模稍小的南朝墓,为双后室的夫妻合葬墓,结构十分精巧。

  在麻鹰岗墓地发掘项目负责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查勘探部主任程浩的带领下,记者首先来到M130旁。这座古墓由排列整齐的砖块构造而成,墓室顶部长约10米,除了封门处有一个盗洞外,其余部分均保存完整。

  “虽然我已经发掘过不计其数的古墓,但是在这座墓葬完整揭露后,我仍然感到非常激动。”程浩是M130发掘的亲历者,“它的墓顶非常有特色,以前广州地区没有发现如此完整的东晋墓葬,因此我们对这个时期的墓顶结构并不了解。可以说,M130的发现填补了这个空白!”

  M28与M130相隔仅几米的距离,两座墓葬呈平行分布。程浩介绍,双后室的夫妻合葬墓M28反映了南朝时期夫妻同坟异穴的埋葬风俗。记者现场看到,除左右墓室顶部各有一个盗洞外,M28基本保存完整。

  为了切实感受M28形制的精巧,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顺着盗洞口的梯子小心翼翼下到了墓室。记者现场看到,M28已经基本清理干净,它左右两个墓室空间一般大小,墓室中间是一堵镂空的砖墙。“这其实是一个假窗结构,就是说夫妻两人死后也能通过窗户相通,希望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效果。”程浩介绍。

  程浩还表示,广州地区有墓顶的南朝时期墓葬数量特别少,这是M28的珍贵之处。同时M28形制非常讲究,“假窗、假柱、菱角牙子等,它们都是墓室里的‘装潢’,其实没有实际作用,单纯是古人为了追求好看。”

  

  古代达官贵族青睐的风水宝地

  

  在张强禄看来,在广州市中心能发现像麻鹰岗墓地M130、M28保存如此完好的古代墓葬,充分体现出广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所蕴含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

  据介绍,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48座,其中两汉墓葬4座,晋南朝墓葬8座,唐代墓葬15座,明清墓葬121座,同时出土各类文物196件(套)。

  在现场,记者见到了部分珍贵的出土文物,如刻有“大吉间”三个字的东汉陶屋模型,清代官员官帽上的翡翠翎管,清代朝冠顶珠水晶饰件及翠鸟银发簪等,它们都是近年考古发现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程浩用三个“特别”来概括本次考古发现。首先,墓葬的分布特别密集。考古人员在约1300平方米的区域内发掘出了148座墓葬,其中东北部区域尤为密集,大约300平方米内有70多座墓葬,这种密集的分布极为罕见。

  其次,墓葬的时间跨度特别广泛。从西汉南越国时期起,经过东汉、晋朝、南朝、唐、明、清及民国,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间跨度长达2100多年。“这一时间跨度与广州城的发展和变迁同步,为我们理解广州地区的历史演变提供了宝贵材料。”程浩说。

  最后,墓葬的排列有一定规律。特别是明清墓葬,不仅规模、朝向颇为相似,墓葬的间隔也基本一致,说明这里是一处成规模、有规划的墓园。

  广州动物园地块属于广州市“小北-建设新村-华侨新村-太和岗-区庄-麻鹰岗”地下文物埋藏区,张强禄表示,此次发现充分印证该区域是蕴涵广州古代历史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自1956年广州动物园搬迁到先烈中路现址以来,配合动物园建设,市文物部门先后在动物园内30多个地点发掘古墓葬近500座。

  程浩进一步介绍,广州动物园之所以古墓数量众多,与其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根据汉唐及明清时期广州城地图可知,广州动物园地块位于古代广州城的东北郊,北靠白云山、南望珠江,且山冈众多,因此该位置在古代是深受达官贵族青睐的风水宝地。

  

  “保护动物”和“保护文物”完美结合

  

  目前,麻鹰岗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张强禄表示,鉴于M130、M28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市文物部门将联合广州动物园对两座墓葬进行原址保护和展示。

  其实,广州动物园内的东汉砖室墓展馆就是古代墓葬原址保护的典型案例。2012年,广州动物园在启动犀牛馆的升级改造中发现了古墓砖,马上停工并报告文物部门。广州市文物部门立即进场进行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随后清理出东汉、南朝、隋和明代砖室墓各一座。

  其中,东汉砖室墓为夫妻合葬墓,是迄今为止广州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东汉砖室墓。此次考古发现引起各方注意,最后确定了原址保护的原则,在东汉砖室墓原址加盖保护并建设展馆对外展示。

  随后,东汉墓本体上方建造起一个长廊式展棚,东汉砖室墓则用玻璃罩保护起来。观众走进东汉砖室墓展馆,透过脚下的透明玻璃即可看到这座古墓的面貌。这也成为广州动物园的一处独具历史人文特色的游览区。

  据程浩介绍,如今的东汉砖室墓展馆不仅可以让游客了解广州动物园丰富有趣的考古故事,而且已经成为了开展公众考古的绝佳场所。在广州动物园与文博单位的联动下,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在这里获得考古知识的启蒙。

  “‘保护动物’和‘保护文物’这两者原本完全不搭界,却在广州动物园场馆的提升过程中得到完美结合。今后到广州动物园不仅可以看动物,也可以看文物,这将会成为广州动物园闪亮的名片。”张强禄说,这生动体现了广州在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方面的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