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广州番禺区东环街的潘高寿文化展厅,映入眼帘的一件件古色古香老物件承载着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一边了解潘高寿的历史传承脉络和早期的制药流程,一边品尝潘高寿龟苓膏、玫瑰阿胶黑芝麻丸等可口小零食,沉浸式体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有着134年历史的潘高寿是广药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之一,也是商务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同时,潘高寿拥有“潘高寿凉茶保密处方和专业术语”“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医药界少数拥有“双国遗”的单位。 “在推广非遗方面,我们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作为潘高寿的副总经理,卢其福同时也是潘高寿中药文化第五代传承人。“两项国家级非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藏。多年来,潘高寿一直将中医药文化与企业经营发展紧密结合,让中医药文化持续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让老字号和非遗实现‘破圈’。” 对外输出中医药文化理念 潘高寿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当时,广东开平人氏潘百世、潘应世兄弟在广州高第街设药铺,店号“长春洞”,这便是“潘高寿”的前身。在历经公私合营和多次转制之后,如今的潘高寿,是广药集团旗下核心老字号企业之一。 2006年,潘高寿获得国务院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称号。2007年至2008年,“潘高寿凉茶保密处方和专业术语”“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分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卢其福看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潘高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可,是潘高寿品牌价值的最好体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国家级非遗,能为潘高寿产品增加无形的品牌价值,作为制药企业,更要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将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比如“辨证治咳 对症用药”“两句话轻问诊”,将非遗更好地用起来。 “我们对外输出的不仅仅是中医药技艺和产品,这是‘术’的层面,更多是希望输出一种治疗方案和文化理念,让养肺治肺的理念深入人心。”卢其福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年底,由商务部发起并组织评选的中华老字号守正创新十大案例正式发布,潘高寿正是凭借在品牌创新、文化创新、营销创新等领域的典型做法和突出成果成功入选,成为了广东省唯一入选的企业。在卢其福看来,这既是对企业研发创新、产品体系、科技创新硬实力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潘高寿文化软实力的充分认可。 强化与年轻人的链接 “中医药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应该融入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卢其福表示,老字号和非遗想要持续焕发活力,就需要增强与年轻人的情感链接,其中,“时尚养生”是一条很适合老字号年轻化的赛道。“年轻人喜欢方便、颜值高、好吃的‘零嘴’,我们就推出了黑芝麻丸、龟苓膏、润喉糖等系列大健康产品,包装卫生方便又好看,市场反馈都非常好。” 而为进一步打造非遗阵地,潘高寿还积极参与了广州文化馆主办的“参赞天地——岭南传统中医药非遗展示季”,精心遴选出26件文物藏品、药材实物与各类药品等,从发展历程、防治观念、未来展望等不同角度出发,辅以多个数字影像和互动项目,充分展现潘高寿悠久历史和独特的止咳养肺理念。此外,“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主题雕塑《悬壶济世》也正式入驻广州文化馆,成为目前该馆内唯一一座非遗中药文化雕塑,与广大市民“塑”说中医药非遗。 “一座雕塑、一个工器老物件、一个古色古香的药柜……或许就能在不经意间为更多年轻人打开一扇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窗,引起他们的共鸣。”卢其福指出。 当前,潘高寿内部还开设了非遗传承班。卢其福介绍,只要对潘高寿非遗感兴趣的同事都可以参与,由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传授理论知识、工艺知识等;还会鼓励学员们参与潘高寿非遗的各类活动,比如科普讲解、文化站、文化摊位等,让学员“学以致用”,让每一个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自觉成为非遗传承人,推动非遗传承生生不息。
-
即时新闻
拥有“双国遗”的潘高寿,如何持续擦亮“高寿”招牌?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11月21日
版次:A05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