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笔下的胆识与性情(二) ——肖建国小小说简论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8月12日        版次:ZHA16    栏目:    作者:杨晓敏

  □杨晓敏

  

  《刀客》写得扑朔迷离,隐喻重重。客人夜来投宿客栈,客人有酒,老板有故事,要喝酒就要讲故事。一番对话,反客为主,老板的故事被酒瘾诱惑而出。老板家世代磨刀,30年前年轻气盛,跋山涉水来到湖镇,寻找磨刀高人肖一刀比试磨刀技艺。寻人未果,老板便就地等候。作品设置悬念,吊人胃口,撩拨读者期待。

  几十年倏忽而过,试问当年的磨刀匠还会磨刀吗?若磨刀高人肖一刀回来了,他们还会有一场技艺的比试吗?其实这并不是作品想表述的,作者想发问,随着时代发展,磨刀逐渐不被人们需要,但不代表它没有历史价值,古老的技艺不能就此消失。行文兜兜转转,推动情节发展,几经反转,结尾揭示的乃是一场梦境,客栈老板即是肖一刀。

  《三更月呜咽》写留守写民宿,最后的落脚点还是留守老人。民宿的出现,让留守题材融入了新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山坳,走不出去的老洼五十出头,却成了留守老人,无奈开起了民宿。偏僻处安静,也是现代人的精神栖息地,果真那些舟车劳顿的人来了。

  入夜的客人被哽咽的哭声惊醒,原来山村老人倍感孤零,思念儿女不免黯然神伤。哭声渐渐感染了一众留守老人,不约而同以哭泣寄托相思。来客闻之动容,问老洼:“这两天,小山村的电话多吗?”老洼一脸苦相,极诚恳回答:“没有。”一问一答,让来客寒意顿生。社会现象、民生问题,有责任感的作家,无法回避更不能置若罔闻。

  思想的高度来源于生活经验的积累。肖建国的作品有节制感,举重若轻的主题、深思熟虑的构架、质朴平凡的人物,在还原生活的本质时,又携带潜在的睿智点题。肖建国获得第九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的评审意见是:在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的基调中,塑造人物拒绝概念化和脸谱化,故事编排严谨,情节推进清晰有层次感,人物的言谈举止极显个性。创作态度真挚可感,文字表述节奏分明,重视情节的曲折和结尾的力度,故事有悬念、有意味、有包袱、字里行间,升腾出一股昂扬的正义力量。

  肖建国在获奖感言中说,金麻雀奖是当代中国衡量小小说作家创作实力的最高奖项,获奖者大都在这个领域里树起了不可逾越的标杆,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多年来是自己努力的方向。自己虽发表过长、中、短篇小说,但都没有激起多大涟漪。而小小说的写作,一直带给自己莫大的鼓励和信心。言为心声,他的这些话,也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