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我的舅舅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8月10日        版次:ZA10    栏目:    作者:肖鑫

  □肖鑫

  

  外婆总对我说,读书要学舅舅,将来考个好大学。在我的印象里,读书很厉害的人,一定很勤奋、很用功,老师、家长喜欢,戴着一副眼镜。

  但舅舅不近视,他打弹珠的本事,远近闻名。舅舅小时候家里穷,小孩子想找吃的,要到房顶阁楼的瓦罐找。可是瓦罐里的东西少了,很容易被发现。舅舅想了办法,和兄弟姐妹合作,在瓦罐底凿个洞,从罐底拿吃的,这样大人就不知道。因为调皮,他经常挨打。舅舅说,他是个贪玩的人,高中以前,成绩一般。他初中班主任还为此找过外公,说舅舅这样下去,高中都考不上。舅舅是听了这句话以后,才开始用功,后来考上了县重点高中。读高中,他又不愿意上晚自习,高考前三天,每晚都溜出去看电影。高考一结束,他就帮家里干农活,回地里打农药。后来他录取通知到了,老乡跑来报喜,四处找人,发现他还在地里干活。

  舅舅大学时读的是中文系,在我看来,他的功夫总用在奇怪的地方。上大学时,帮同学写情书,撮合了好几对。女同学后来知道情书不是自己对象写的,大呼上当,说嫁错人了。他英文极好,好到老教授保他读研究生,他婉拒。他对书法感兴趣了,劲头很足,学校图书馆里一些书法珍品不让本科生看,他就想办法,跟图书馆的大叔们混熟。有些老师都借不到的书,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他告诉我,大学和高中不一样,要学会平视老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问是玩出来的。在大学读了四年,教我如何过好大学生活的人不少,唯独舅舅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舅舅经历的事情很多,但这些故事他极少提起,时代印记似乎只留在他书架的那些旧书上。那些书以通识著作为主,杂得很,文学类的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多。他的房间最近多了些新书,与运动相关,舅妈说他刷短视频也是看这方面的。没有一个刻板的标签在他身上贴得住。

  舅舅没有教过我写文章。分居两省,我和他见面的次数很有限。他很忙,与他有关的故事,我都是听别人讲。时间与空间条件都不满足,在写文章方面,他的榜样意义更大。我没读过舅舅的文章,一度怀疑他是否真的对写文章感兴趣。他的精力似乎全用在文学之外,外公说他写文章的本领有退步,他并不在意。但在学写文章的年纪,我总能收到他从远方寄来的书,主要是漫画、儿童科普读物、小人书,都是小孩子喜欢的。有一次他见我抓毛笔练字,没跟任何人商量,回家后就给我寄了一整套笔墨纸。他没给我设定什么目标,只是说喜欢就去写,他负责创造条件。

  我其实想过很多次:舅舅这样做,我需要做什么才能回应他的期待?我曾以为是要努力学习。然而我升学考试考砸了,舅舅知道后,拍手称快,说从小到大一直成绩好,太顺,考砸一次是好事。我问:“考砸了好在哪?”舅舅说:“从小成绩好,听话,总是在聚光灯下,在意的是别人的评价,活给别人看。”我说:“舅舅不是成绩更好?”舅舅回答:“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想继续辩,但又说不出任何反驳的话。舅舅是对的,我读书好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他只在想学的时候努力,想玩的时候没人拦得住他。

  他的这种冲动,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说话做事干脆利落。他说,文学是人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问他怎么写文章,他一言不发;我问他怎么“人情练达”,他只说你读的书已经够了,道理都懂,关键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我知道这个时候我要闭嘴,因为接下来的事得我自己解决。

  有人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追着舅舅问,舅舅不是保持沉默,就是重启话题。他留给别人倾诉的时间从来不多,一向快刀斩乱麻,直指要害,重复的话不说也不听。毕业分配工作,他可以选择离老家近的地方,但他到了当地坐公交,一个中年妇女踩他的脚,还骂个不停。他一到站就买票回学校,谁都劝不住。

  每次我从他家离开时,他都来送我,一直要见我上车,说的却只有“下次见”。他偶尔才会回一次微信消息,但我安全到家的消息,他一向回复得很快。

  我很想问他: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什么样子?后来想想还是算了。这些,我其实大致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