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这是​传承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滚滚乡愁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2月04日        版次:A03    作者:潘芝珍

     ■去亲友家拜年,大家聚餐欢庆,凡云为长辈献唱《父亲》。

  2017年2月,在群山环绕中的重庆万州恒合土家族乡,我和凡云拥抱过父母,几乎异口同声:“爸、妈,明年春节,我们回来!”家婆抹着眼泪点头,不停挥手。

  此一别,因家务桎梏爽约,因疫情肆虐滞行……再回恒合,已是2022年。

  三千里奔赴,日夜兼程。我们从广州出发,在年廿九加入史诗级的人口迁徙大军,穿湖南、过湖北,和高速路上所有的同行者一道走走停停,终于踏上回家的路。

  我们

  大年廿九傍晚,泥污的车子在十多个家人的簇拥下,缓缓停靠在久违的农家院落。

  院里屋内,灯火可亲。凡云跳下车,拥抱父母亲,兄弟姐妹笑着上前,七嘴八舌询问路况。“手冰哒!快回屋烤火!”家婆拽着我的手,引我进屋坐在炉前。

  炉盘上摆放着大大小小十几个碟子,麻辣牛肉、蘑菇炖鸡、酸菜鱼……中间最大份的硬菜,是老人家腌制的腊猪脚。窗外飘着小雪,房里热气氤氲,我们欢笑着举杯,庆祝迟到的团圆。

  两位老人被儿孙们团绕在中间,眯着眼睛笑。“齐了,都回来了,回来就好呀!”父亲摘下帽子,灰白的头发已然稀疏,“四五年没见到你们了,今年要多住几天呦。”

  家公有四个儿女,凡云是次子,也是上世纪末恒合乡为数不多跳出农门,进入大学校园的农家子弟。我和凡云在广州结婚生子,20年相濡以沫,对他的家事,早已耳熟能详。聊起过往,凡云常常感慨,今天所有,最浓重的感恩,当予父母。

  凡云能完成学业,是城里的孩子无法想象的。彼时小妹升入高中,对于一个困守深山的普通农家而言,耕种养殖仅够维持生活,根本无法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那些年,每逢开学季,家公都要背上几十斤的背篓,走几十里山路,挨户给亲戚家送些自产的菜蔬,然后筹借学费,山里人存钱不易,吃闭门羹是常态。

  对父母前半生所受的苦,付出的爱,凡云和他的兄弟姐妹牢记于心,这也是激励他们奋进的驱动力。

  如今,大姐和姐夫定居长沙,靠手艺经营店面;大哥大嫂回万州买了房子,也做一些小生意;我和凡云仍在广州,兢兢业业做好各自的工作;小妹和妹夫是师范院校的同学,在万州教书,常在周末回恒合陪伴父母。“我是有福气呦,孩子们都争气,都孝敬。”家婆与人闲聊,常以子女为荣。

  乡邻

  年夜饭持续到午夜,一家人意犹未尽。但考虑到第二天重要的祭祖活动,父母还是催大家回房休息。

  年初一早,我们一行十多人抱着炮仗,提着纸幡、冥币,顺蜿蜒山路步行到祖辈的墓地。

  恒合乡海拔接近1000米,数百年繁衍,先人的墓穴多嵌峭壁。天上飘着雪花,离开村道,羊肠小道泥泞而险峻,几位男丁决定攀爬上去,留女眷和小孩在路边等待。十多分钟后,头顶响起清脆的鞭炮声,远远望去,几缕青烟带着后人的哀思缓缓漫向天际。

  鞭炮声吸引了附近的牧羊人。“娘舅新年好!孩子们啥时回来的?”羊倌迎上前打招呼,家婆赶紧拉着我介绍:“这是庄成哥,我们的本家!”

  庄成哥一脸笑容地与我攀谈起来,还领着我去看山坡上的黑山羊,“要不是节前卖了些(羊),现在能站一坡。”他和妻子并肩站在羊群前,满眼自豪,“公路都修起来了,屋里头的玉米和羔羊很容易卖出去,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

  我们离开时,村里另一家十多口人也浩浩荡荡走近,“叔伯哥嫂好!”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子与家公、家婆寒暄,她从苏州赶回来过年,路上堵了十多个小时,这一次团聚,她也等待了两年,“家里变化好大,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好哟。”

  每一天,村子里都充满喜气,亲友结伴走访,鞭炮声此起彼伏。持续两年多的疫情一再隔阻游子回家的路,今年春节,我们终于有机会重回故乡,重温人间亲情。

  亲情眷顾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印记,想起高速路上的几次严重拥堵,想起夜色下长龙一样的车流——那是最可视的,中国民族传承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滚滚乡愁。

  同题问答

  2022你的新春愿望是什么?

  答:希望家人健康,尤其是长辈,祈望老人平安,长寿。

  如果能远行,2022你最想去哪里?跟谁去?

  答:去西宁吧,带着我妈妈。

  ■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