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市花都区殡仪馆业务员刘小庆:予生者慰藉是“殡葬人”的平凡而伟大所在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4月04日        版次:A05    作者:

     ■正在整理鲜花的刘小庆。

  【开栏语】

  人生像一本书,总有翻到最后一页的那天。当生命走到尽头时,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干着最不可缺少的活却鲜少被人提起,他们直面死亡、不惧流言,他们既是“人生的谢幕师”又是“生命摆渡人”,他们就是默默无闻、时刻坚守的“殡葬人”。清明节来临之际,新快报对话多位来自广州的殡葬工作者,推出系列报道,讲述他们护航生命最后一程的故事。

  刘小庆的职业启蒙始于一部著名电影《入殓师》,彼时她只是一名懵懂的高中生。“那时候我才知道还有一种行业叫殡葬行业。”电影本身所营造出的温馨氛围改变了刘小庆对死亡的固有认知,也激发了她从事殡葬行业的念头。真正深入一线工作后,刘小庆才真正明白“殡葬人”的平凡而伟大所在:“看着逝者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我从心底尊崇这个职业,有了‘殡葬人’的付出,才让生离死别变得舒缓和静美。”

  一笔一画勾勒逝者平生

  高中毕业后,受到启发的刘小庆到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殡仪服务专业”学习。

  刘小庆从小喜欢书法,有空就练上几笔,后来阴差阳错地因为这个特长被广州市花都区殡仪馆看中。从此,“让逝者安心,让生者慰藉”也成了她此生的初心和奋斗目标。

  区级殡仪馆业务量相对较少,业务洽谈、告别会主持、挽联书写、花艺创作……身为业务员的刘小庆需要“一肩挑”。但刘小庆很重视每一场告别仪式,她说,“因为每一场告别仪式不仅仅是生者与逝者的最后道别的程序,更是让生者得以宣泄表达内心悲伤的最好方式,生者在告别仪式中得到慰藉。”

  作为司仪,她主持过无数场告别仪式,曾为一位中年教授主持的告别仪式让她毕生难忘。这场告别仪式中没有悼词,取而代之的是一封很长很长的信,这封信是逝者的妻子写给逝者的。就在仪式开始前,坚持自己读信的逝者的妻子伤心到无法诉说,刘小庆代家属读了这封信。

  这封信讲述了他们从相识到相爱、从结婚后不在一起工作到分配到一起工作等这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信中的字字句句敲击着人心。读到最后阶段,刘小庆还是忍不住哭腔地把这封信读了下来。读毕,在场的亲友无不被这份真挚的感情感动得泪流满面。那刻,刘小庆更加明白“殡葬人”的平凡而伟大所在。

  一点一滴给予生者慰藉

  见过形形色色的生离死别,多少“再见”是再也不见。刘小庆一直思考在送别仪式之中,本职工作之外能够为逝者家属做什么。

  曾为一名英年早逝的特级教师举办一场告别仪式过程中,家属希望刘小庆制作的挽联、讣告和悼词都能体现逝者的职业特征。从业多年,这对于刘小庆并不算是大的挑战。与家属的沟通中,刘小庆留心记住逝者生平的点滴,挽联、讣告和悼词的一字一句将逝者对行业的毕生奉献都体现出来,家属特别感动,丧事办完后还特意给她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谢意。

  刘小庆觉得,通过温情的服务措辞、个性化的服务,整场仪式能够给家属带来心灵上的安慰,让逝者家属得到感情的宣泄就是他们尽职尽责的最好体现。

  将近10年的风雨洗礼也使她分外珍惜身边人。她说,“朋友也好,亲人也好,我觉得人生真的是很短暂的,也不知道意外哪天就会降临,所以更要珍惜当下,珍惜自己身边的亲情和友情。”刘小庆坦言,刚入职殡仪馆时,刘小庆的父母并不赞同她从事这个行业,觉得“名声不好听”、“离家也远”。“以前年轻时,因为从事这个职业还跟父母大吵大闹过,后来见到过这么多生死离别后,我觉得跟他们的沟通应该更加温和一点。”刘小庆说。

  从新手“小白”到殡葬行业的一名“老兵”,刘小庆说,“殡葬人”的身份带给她的有骄傲有自豪,她也愿意一生服务于殡葬事业。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专题统筹: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专题整理: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制图: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