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含英咀华】

《老人与海》独具风骨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8月25日        版次:A07    作者:黄维樑

    

  黄维樑  香港学者、作家

  “艾略特的名诗《荒原》境界深远。”“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独具风骨。”——这些文学批评的语句,出自未来西方文学批评家的笔下。“境界”是王国维常用的。“风骨”的历史悠久,《文心雕龙》有《风骨》篇。

  艾略特的《荒原》,把他身处的地方写成一片心灵的荒原,他有野心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欧洲以至全世界都写成这样。然而,说“艾略特的诗有境界(世界)”,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于海明威的小说,为什么有“风骨”呢? 说起“风骨”,中国人自然会想起忧国又忧己、无力正乾坤的屈原、杜甫,清瘦到一副稜稜风骨,或者说风清骨峻。然而,海明威身躯健硕,甚至可以说肥胖富态,风吹不倒,有肉欠骨,何来风骨的印象呢? 啊,有了,《老人与海》的主角出海捕鱼,几经辛苦捕得的马林鱼,被一条又一条的鲨鱼侵食净尽。老渔夫归来时,晓风中,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这就是《老人与海》的“风骨”了。

  未来西方的文学批评家使用“境界”“风骨”这些术语,就像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家运用“陌生化”“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一样;这是有可能的,只要中国的“软实力”强硬,汉语传播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