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别处生活】

大数据视角的行为科学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8月25日        版次:A07    作者:胡泳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手机的无所不在,以及经由传感器和移动应用产生的巨量数据,已然开辟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这个领域横跨计算机科学与社会科学,或许可以称为“大数据视角的行为科学”。

  “大数据视角的行为科学”建立在移动计算的基础上,而后者是一种典型的感知情境的计算。这种计算,混合了对位置的感知、对身份的管理、手机摄像头和麦克风的信息采集,以及用户的社交网络联系等。它所带来的计算体验和电脑的体验大不相同。

  进行情境计算所需的四种关键数据为:社交、兴趣、行为和个人。这四方面中有些已经相当成熟,而有些才在这几年开始流行。能自如地掌握并运用这四项数据的玩家将在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中占据极大的优势。

  把大规模的移动数据作为输入,我们可以界定和理解真实的生活现象,比如个人特质,人的移动性,沟通和互动的模式,等等。当下,这些要素尚未充分融合,很多时候都是单独运行。一旦所有的要素充分互联与互操作,就会产生更有趣的服务,基于用户的需要、用户做过的事情、用户所在的地方乃至用户正在做的事情,人际互动因此进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当然,隐私权会是个大问题:过多地透露社交方面的信息会让你的朋友觉得自己被出卖给了那些数据公司;兴趣方面数据的公布则让你的个人爱好展示看上去像一场商业秀;行为类的数据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最后,大量地展示个人信息会让外界对你的想法一览无遗。

  不过,根据新技术在社会中的发展历程来看,人们常常为了方便、有趣而牺牲隐私权。当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表示,中国用户在个人隐私方面更加开放,一定程度上愿用隐私换取方便和效率,虽然立即引发了如潮的舆论,但某种意义上,他说的是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