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飞 |
“旅客选择高铁出行,是为了便捷、舒适,就会以高铁站场建成期的服务标准来衡量建设期的服务质量!”近日,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负责人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州南站一直在边建设边运营,配套交通仍需3-5年建设期,建设期内仍将面临较大交通压力。管委会透露,长期以来,由于涉及市、区和广铁集团等十多个管理部门和运营机构,南站的综合治理确实存在“协调难”问题。 南站地区管委会表示,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正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快新一轮规划修编落地,抓紧南站地区路网、城市轨道建设,加快滞后项目施工进度。 A. 建设期现状与建成期要求“不一致” 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史飞表示,广州南站建站10年来,一直处于“边建设边运营”阶段,然而旅客选择高铁出行,是为了便捷、舒适,“就会以高铁站场建成期的服务标准来衡量建设期的服务质量”。 “我们也一直以这个标准来协调解决广州南站商务区及广州南站周边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执法、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广州南站的最高设计客流到发量为日均50万人次。然而,早在2017年,仍在配套建设中的广州南站已超越上海虹桥站(该站高铁、机场同体)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站场。 据管委会的数据,2019年1-7月,广州南站到发旅客数量约1.1亿,日均到发量达51.94万人次,已经超过设计最高到发量,是2010年开站首年的19倍。 “现在的每天,都相当于2016年的春运。高峰期时,加上来南站的接送人员与现场工作人员,甚至有将近80万人,这就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城整体迁移”。 史飞称,广州南站十多年前从一片农田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建成4条高铁、2条城轨、2条地铁,逐步成为全国高铁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站,还有3条城轨、3条地铁正在建设中,完成这些轨道交通设施建设还需要3-5年。而在此期间,广州南站及其周边仍将面临比较大的交通压力。 广州南站地区联合执法队副队长、综合治理科科长王勇军也深有体会,堵车,是广州南站投入使用后最早遇到的问题。“由于轨道交通施工需要明挖,今天封这条路,明天封那条路”,即便到了现在,也是如此,广州南站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均属于重大项目,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支持项目建设。为了及时提醒司机封路,目前交警部门已形成机制,封路后随即与几大导航平台对接,第二天车主便能在导航系统中收到提示。 王勇军介绍,南站南路与南站北路长均不到一公里,如果超过3分钟停留,就会有自动电子抓拍。但目前的状况是,到南站接客是刚需,南站地下停车场又长期爆满,接客车辆来早了,只能在周边缓慢兜圈,造成车辆交织、堵车。 B. 涉及近10部门,管理面临协调难 据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透露,自2016年以来,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就牵头开展广州南站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南站地区包括交通乱象等问题整改,探索出租车场蓄车区搬迁等。2018年,管委会再次推进广州南站地区社会乱象“百日攻坚”整治行动。然而,由于涉及部门众多,广州南站在综合整治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协调难”问题。 史飞介绍,目前广州南站由管委会负责开展服务工作,需要协调的市级部门就有近十个,其中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一体化管理,市住建局负责建设项目管理,市发改委负责整体产业规划,市国规局负责城市与交通规划,市土地开发中心负责收储核心地块,市财政局负责拨款,城投集团成立新中轴公司建设公共配套,广铁集团负责直接运营…… “目前各条线几乎没有交叉,但南站管理又是一个整体,管理协调机制上存在问题。”史飞说,早在此前,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曾针对南站体制机制改革形成课题研究,希望市里成立更高层次的领导小组,建立更加有力的协调机制。 各部门主张不一,就容易导致管理上存在错位。据管委会透露,广州南站滴水线以内,属于广铁集团负责运营管理,之外则由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协调管理。 以快速接客区的规划为例,就出现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尴尬。2016年,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发布消息称,将考虑在P3、P7地面停车场建立社会车辆快速接客区,接客车辆在此处即停即走。然而,时至今天,快速接客区一直未能设置,庞大的接送客车辆依然扎堆在南站南路和南站北路,导致堵车成为常态。 快速接客区计划为何至今无法实施?王勇军坦言,按原来的设想,他们希望把P3地面停车区域作为快速接客区,但由于广铁集团对功能进行了调整,停车场地面空间很大一部分已被划为广珠城际铁路候车室。 就快速接客问题长期受投诉的问题,南站地区管委会透露,经过研究将考虑在P3剩余的地面停车区域,先行试点设置社会车辆快速接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