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舌尖

叉烧包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08日        版次:A08    作者:青丝

    

  □青丝

  有旧邻赴国外探望儿子,不数月就匆匆归来,逢人便诉说在异域的种种孤独,尤其怀念在家乡与一众老友喝早茶的其乐融融日子。而在过去,茶楼里弥漫的点心味儿,以及听起来有些喧嚣吵耳的“叉烧包,谁爱吃刚出笼的叉烧包”的煽情歌曲,都令她颇有微词。可一俟脱离了这样的环境,又令她感觉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在岭南,喝早茶是延伸人际交往的最佳方式。而在粤式早茶中出场率极高的叉烧包,则是酬答故交旧知的一副天然粘合剂。就形态而言,白白胖胖的叉烧包,身形极为富态,顶处的褶子半掩半开,微微露出内里的肉馅,于坦诚之中又带有几许矜持的挑逗,犹如一个罗衫半露、春光乍泄的惹火尤物,直欲将登徒子逗引得筋软骨酥。

  吃叉烧包,是饮茶即将结束的落幕仪式。如果在茶楼里,有人一上来就猛吃叉烧包,等于是为此行的目的定下了一个基调,只是想草草塞饱肚皮了事。如果是请客,更是难免令人产生被敷衍之想。一般来说,只有当腹内充斥了大量的茶水和虾饺、凤爪之后,人们急需一份干点心来搪塞肚腹,令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不至于肚饿,叉烧包才会出场,扮演一个压轴的角色。一笼叉烧包只有三个,即使食量再小之人也不难对付。精于此道的人,往往还会再来一碗粥辅佐,然后不慌不忙咬开发酵充分的包子皮,待那一小股肉汁浮上舌尖,把舌头淹没在鲜香之中,半肥半瘦的叉烧,略一咀嚼就已化了开来,肥甘如饴却又不腻口。食毕喝一口茶,剔牙鼓腹而出,有一种无法言宣的满足。

  老到的茶客,会把叉烧包作为衡量一家茶楼点心水准的最直观样本。其制作程序看起来并不复杂,无非是发好面粉,擀皮包入肉馅而已。但是,要想把包子做得口感香美,爽滑多汁,还是有着许多的讲究。如果把叉烧包的制作,理解为“叉”“烧”“包”的动态过程,也无不可。首先做叉烧,须选用肥瘦均匀的五花肉,尤以肥瘦多层相间的肉为上,经腌渍入味后涂刷以蜜汁,叉入明炉烤炙,使色泽酥红晶亮,蜜汁盈润。而在烤炙的过程中,分解出来的油脂又可将叉烧濡染得滑香温润,酥嫩适口。

  做好了叉烧,也不过是完成了第一部分。要想入馅之后,叉烧能够产生恰到好处的肉汁,使面皮也染上叉烧的香美,还要用蚝油和糖勾调芡汁,然后混合切成小块的叉烧一同包入发好的面粉当中。包的时候,褶子要预留一个不大不小的口子,务使包子蒸熟之后会微微地裂开,露出内里的馅料。

  此等香艳卖相,给人在视觉上造成的冲击也是无可比拟的。若隐若现、不无诱惑性的叉烧包,既有几分搔首弄姿的媚态,又可诠释“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的经典俗语,所有的内涵和外延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