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陈献章湛若水 堪称广东 最早教育家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0月31日        版次:A06    栏目:岭南文史    作者:王建军

    

  访谈  王建军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联合主办

  广东省政协文化和

  文史资料委员会

  羊城晚报社

  羊城晚报:湛若水在学术上主要继承了老师陈白沙的心学理论,在书院教育、岭南学术推广普及方面做出了很突出的贡献,可说是开明代岭南教化的标志性人物,在全国也享有盛誉。他凭借的是什么?

  王建军:可以说,开启岭南儒学学统的是陈献章,但树起岭南地域儒学旗帜的却是湛若水。湛若水之办书院,以“祀白沙”为号召,成就却超越了陈献章的教学传统。在此,湛若水做了几件重要的工作:一是诠宗旨,他修订了陈献章的“静中养出端倪”之旨,提出了“随处体认天理”新宗旨;二是构书院,使得陈献章心学有了固定的教学传播场所;三是立祠祀,使得陈献章心学成为书院教学的制度性知识资源;四是定规制,湛若水颁定《二业合一训》《大科训规》《大科书堂训》《求放心篇》《心性图说》等规制性的条例,明确详实地规定了书院学生的为学旨趣、修习课程、尊卑礼仪、作息制度等一系列思想与行为的准则,使讲究自然自得、质朴自由的陈献章心学得以纳入书院式的教学组织之中,完成其与传统书院教学的接轨。

  总之,湛若水的教育思想在继承与发展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以“随处体认天理”为一代讲坛宗旨,与王守仁半分天下,掀起了明代讲学风潮,影响了明代中后期上百年之学风。特别是对推动广东地区的书院讲学影响更为深远,使白沙、甘泉学统得以扎根于岭南地域,成为广东地域儒学研究开始走向独立成熟的一面旗帜,也标志着广东书院走上了自主成熟的发展阶段。

  羊城晚报:湛若水在书院管理方面的思想和做法,您认为最有价值的地方在哪里? 

  王建军:湛若水在书院管理方面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将理论学习与修身实践通过制度管理得到了有机结合。湛若水订有《大科训规》和《大科书堂训》,就把“随处体认天理”的内蕴整合进入了制度化的教学安排之中,在学生的书院生活中寻找“下手用功处”,并且强调一个“敬”字,应事持敬。可见,湛若水将高深玄妙的心性之学,置放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这种书院管理理念在中国书院管理制度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但是,由于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湛若水书院管理思想的意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古代史学界大凡谈到书院制度,都以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为标杆,这里面有传统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湛若水所强调的“随处”,基本都是民众生活、劳作的内容,就与传统教育价值观念的“重道轻器”“重本轻末”相背离,所以得不到明、清两朝学术正统的重视,当代学术界也有所忽视。

  羊城晚报:如何评价湛若水与陈献章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王建军:陈献章、湛若水在广东教育史上是开风气的人物。明代之前,广东还没有称得上“教育家”的人物。在明代,他们两人的教育成就不仅在广东最有影响,而且影响到全国,为岭南儒学的崛起和明代广东教育的提振奠定了基础。

  合作网站:『文史广东』http://www.gdwsw.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