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好》持续成为坊间话题,市民报料——

华侨新村与朱光颇有渊源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1月26日        版次:A05    作者:甘韵仪、李焕坤

     华侨新村村口大石上有朱光手书 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

     60年前的华侨新村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甘韵仪 李焕坤

  读旧词 探新变

  续写60年前朱光老市长的《广州好》,你提笔了么?“再赋新词《广州好》”征集活动已成为坊间美谈。近日,市民赵小姐欣然报料,自己所居住的华侨新村标志石“广州华侨新村”几字正是朱光手书,当年他甚至曾为华侨新村赋词一首。

  朱光主政广州时,正是华侨新村崛起之时。重翻朱光当年刊载于羊城晚报的50阕词,果然有一阕专门写“侨伯构新村”!

  朱词抒写新村初建盛景

  “广州好,侨伯构新村。去国饱尝漂泊苦,回乡今喜物华春。美景乐天伦。”朱光笔下,记载了广州华侨新村建成之初的盛景。

  1955年广州市政府职能部门及归国华侨组建“华侨新村筹建委员会”,同年5月华侨新村正式动工,时任市长朱光在奠基仪式上铲上第一铲土,并题字“广州华侨新村”。

  如今走过60年的华侨新村,绿树成荫,闹中取静,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成为市中心难得的“网红”打卡地。这个环市东路边上、0.22平方公里的社区里,共有468个单元,涵盖独院式建筑177座和公寓式住宅291个,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医务室、商业购物一应俱全。

  记者从越秀区街道办获悉,目前华侨新村常住人口超3800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215人、港澳同胞103人、归侨75人、侨眷112人。

  今年83岁的印尼归侨何光宇便是其一。11月23日,他带着羊城晚报记者追寻华侨新村新旧面貌。何光宇从广州侨办退休,对这里了如指掌。他说社区内的道路命名为和平路、友爱路、团结路、爱国路等,是为了表达华侨心声。

  华侨新村于1958年落成,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大型华侨住宅区。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归侨散文大师秦牧,岭南建筑泰斗莫伯治、佘峻南等都曾在此居住。 

  六十年后依然充满活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爱国华侨掀起一股归国创业安居的热潮。1952年,父亲在印尼万隆将何光宇和妹妹送上船,兄妹两人怀着报效祖国的梦想,随着华侨回国团回到祖国怀抱。那年何光宇16岁。

  就在他上大学期间的1960年,祖父祖母带着另外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从印尼回国,加上三年前回国的另一个妹妹,一家8口人租住在广州华侨新村爱国路的一套房子里。

  “当年我们就向侨房公司下订,1961年正式入住小洋楼。”

  “小洋房特别优雅漂亮,我们归侨总算有了家,感受到了祖国的关爱,很自豪!那时候,其他地方的亲戚要盖房子,都过来华侨新村参观,以此作为样本。”他说。

  “华侨新村建设之前,这里是三个小山岗,分别是蚬壳岗、玉子岗和蟠龙岗,建成之后,周边包括白天鹅宾馆所在地都还只是农田,华侨新村村口的大厦过去也只是一个池塘。如今的华侨新村引进了动漫等文创产业,又大力发展历史文化区,别有一番活力。” 

  2016年,因新村特有的华侨文化底蕴,华乐街按照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开发要求,将华侨新村打造成总部别墅群,同时改造社区环境。这一年,华侨新村成为街道社区微改造试点社区。

  记者获悉,华侨新村是广州市政府首批推出的十四个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被誉为“中国华侨第一村”,更被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何香凝盛赞为“归侨侨眷的幸福乐园”。

  广州好

  朱光

  广州好,

  侨伯构新村。

  去国饱尝漂泊苦,

  回乡今喜物华春。

  美景乐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