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日,在“智慧养老 孝心长照”银发经济峰会上,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上图)发表主题演讲,多位业内专家聚焦养老产业热点话题,深入探讨“银发经济”下的养老生态,共谋养老产业发展新思路。 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委员、羊城晚报社社委委员胡泉在致辞中表示,羊城晚报作为一份民生大报,长期关注养老、老年健康领域,拥有大批忠实的中老年读者。为更好地服务老年读者,羊城晚报成立了“老友记俱乐部”,为老年人提供交流互动、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同时,携手广东省三甲医院成立了“羊城晚报岭南名医智库”,聚焦老年读者关注的慢性病、老年病防治等话题。希望通过此次峰会,为养老产业人士提供一个思维碰撞的平台,深入探讨“银发经济”下的养老生态,共同推动养老产业的创新发展。 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5亿,占总人口的17.9%。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该比例将达到28%,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调查显示,中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居民大致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这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他说。因此,银发经济和健康产业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殷大奎还特别强调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即老年人为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按照自己的需要、意愿和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公共事务,并且得到充分的社会保护。“积极老龄化突出老年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代际共融,社会友善;突出人和环境共融,和谐发展。这也是新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径选择。”他说。 养老产业呈现“三热一冷” 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卫健委医养结合课题组组长张汉湘指出,我国的养老产业呈“三热一冷”的特点,“三热”指政府热、舆论和研究热、社会资本热,但却在市场消费群体中“遇冷”,这背后其实涉及健康养老产业的底层逻辑问题。张汉湘表示,老人是最具个性化的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年龄、审美、收入、性格和社会特征去选择不同的品牌,服务和服务产品如果适应了老人的个性化需求,自然就打通了营销渠道;如果把握了老年消费的分众市场,就掌握了拉动老年消费的主导权。并且,多数老年人更注重现实和内涵,而不是华而不实的“高大上”。因此,需要对养老服务进行升级改造和创新,实现新技术、新产品与老年人内在需求的深度融合。 “如何通过服务,让老年人更有尊严地养老?”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原副会长陆君在分享中表示,“从老年医学层面,我们提出老年友善服务,并在医疗机构进行严格服务规范指导。老年友善服务包括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整合管理、老年综合征管理和老年常见问题(慢病)的管理、患者及家属的参与、用药评估等多个方面,如果这项工作得到广泛推广,会提升更多老年人和家属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