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品味羊城好风物 重温古人赋词热

越秀山上,五层楼下,羊城学子迎来一场“再赋新词《广州好》”诗词分享会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02日        版次:A04    栏目:再赋新词《广州好》    作者:徐振天、李焕坤、甘韵仪

     “再赋新词《广州好》”诗词分享会现场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徐振天 李焕坤 甘韵仪

  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再赋新词《广州好》”征集活动,自10月14日开启以来,引发全城数十所学校的上万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从中可见羊城学子对古诗词创作的满腔热忱。这一经历,既为他们带来一次诗词美学体验,也带来亲子吟诗作对的好时光。

  12月1日,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携手品读行在广州市地标——越秀山组织“再赋新词《广州好》诗词分享会”。一众羊城学子和他们的家人,沐着晨露,迎着阳光,流连于山中,观察自然变迁,品味羊城文化,吟诵古诗新词,感受古人从自然风物中获得诗词灵感的过程,并互相分享心得。

  采风所见所闻 通达诗境词意

  美景、美食、风俗、城市发展、历史文化……越秀山上众多素材可入诗,小小诗人们如何创作?品读行派出刘老师到越秀山脚的恒源博物馆现场讲课,“平对仄,虚对实,最重要的是,要表达我们对广州城的真情实感,爱广州就要有感而发。”

  情感到位,提笔遇难,写诗作词还需要一些技巧。“以《望江南·广州好》为例,首先,要选取写诗的中心点;其次,确定切入点,例如羊城新八景;再围绕切入点写对偶句,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事物特点,也可以参考同类的古诗名句进行表达;最后用抒情或议论收尾,发出自己的赞叹。”刘老师说。

  经过一番讲解,小小诗人们已经蠢蠢欲动,开始结合采风收获进行创作。只见他们或文思泉涌,一口气创作了好几首《望江南·广州好》,自信满满;或深思熟虑,认真准备诗文素材,琢磨排列组合,反复推敲修改;或苦思冥想,特别年纪小一点的学生,直呼妈妈 “火力支援”……现场诗兴勃发,小小诗人们将越秀山的诗情画意尽收心中,又跃然纸上。

  “广州好,珠江浪朝东。镇海楼上凌云志,中山碑前先生风。南国花正红。”

  “广州好,古俗存今朝。乞巧心系千丝线,龙舟争渡万般潮。穗城正多娇。”

  “广州好,古道启新航。海上丝路通五洲,岭南文化远名扬。神游十三行。” 

  少年笔锋,充满浪漫色彩,又不乏文化底蕴,“同题作答”,又见丰富多彩。学生们更以词达意,以意会友,收获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欣赏越秀风华 追忆朱光好词

  晨露沾叶,进入12月的广州凉风习习。学生们跟随着讲解员,一起登上越秀山采风,邂逅五羊雕像、镇海楼、中山纪念碑等的历史底蕴。五羊神话故事、古城墙的演变、木棉花的象征、中山纪念碑的深远寓意……同学们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追寻越秀山上羊城的经典诗篇。 

  同学们很快就发现,五羊雕塑周边,一块大石头上正刻着一阕《广州好》:“广州好,城古越千年。饱阅沧桑消劫烬,缅怀缔造接前贤。山立五羊仙。”落款为“朱光 一九五九年十月”。这首词历经60年风雨,陪伴着广州市民,见证“五羊仙”下羊城的沧海桑田。情之所至,他们不禁陆续朗诵了起来。

  孩子们稚嫩的朗诵声随即“飘荡”开去,静静伫立在一旁的家长们深受感染。陪同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陈妈妈说,她平时工作比较忙,只有零碎的阅读时间,也较少接触古诗文。“这个周末特地腾出空闲陪孩子过来采风与创作,感受深刻。对广州城市的这份感情,我和孩子属于两个不同年代的人,自然会有不同。但通过文字碰撞,我们发现了同一个诗意广州,彼此之间能够心灵相通,很受感动。”

  从词到城市生活 感受最曼妙节奏

  “再赋新词《广州好》”采风与创作,又给学生们留下了思考:我心中的“广州好”是什么?城市生活的脉搏又是怎样的?这正是赋词给学生们带来的更多生活启迪。

  古人云“白云生处有人家”,有学生说,白云山是我家:“我最喜欢广州的美景,白云山给了我家的感觉。”古人因美味“不辞长做岭南人”,羊城学子也深受美食吸引:“广州美食丰富,早茶文化传承千年。”古人盛赞“春风花草香”,羊城却一年四季春意盎然,难怪有学生认为“广州好”好在“花城”二字:“各色鲜花四季轮番争艳,满城飘香。”羊城又是改革春风最先吹拂的地方之一,“春江水暖鸭先知”!于是有学生感叹:“广州好,好在她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处处有活力,处处暖人心。”

  在分享环节,记者获悉,年轻一代已将诗词融会贯通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在日常生活中,把背诵诗词当成一种乐趣;有人喜欢在聊天、演讲、日记中运用古诗词丰富场景;有人会根据古诗词的景物描写,在旅行中追寻当下的诗意景点。除了分享创作心境,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方式,也给同学们带来启发:原来诗词就在我们身边,原来诗词带给生活曼妙节奏。

  羊城晚报“再赋新词《广州好》”

  将诗词文化和本土文化完美结合

  羊晚:品读行作为“再赋新词《广州好》活动”最早的支持单位之一,这种信任来自哪些方面?

  品读行:在我们的语文体系中,经典古诗文教学和基于本地文化的教学都很重要,希望带领孩子们体验传统文化,传递家国情怀,由此也开设了经典诵读体系和本土文化课程“广州印象”“广州足迹”等。羊城晚报“再赋新词《广州好》”活动是将诗词文化和本土文化完美结合的一个活动,与我们家国情怀语文教学体系紧密契合,所以我们号召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很幸运能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

  羊晚:品读行近年来在诗词推广上做了哪些努力?

  品读行:古诗文经典诵读是品读行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我们有课前古诗文大声朗读、课中古诗文精讲、课后古诗文学习打卡等各种相关教学活动。另外,北京大学出版社特别出版了我们的教学成果《小学必诵古诗360首》《小学生必诵古文240篇》;我们在“广州小学生诗词大会”中主编了参赛篇目和书籍;并在“湾区小学生爱国诗词大会”中参与编选《爱国诗词180首》,借此产生推广古诗词的良好社会效益。  

  羊晚:根据多年观察,广州地区的诗词爱好群体有着怎样的群像?

  品读行:广州是中国传统文化保留较好的城市,而且有语言优势,许多古诗文用粤语吟诵感觉非常美好。如今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经典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广州喜欢诗词的群体也逐年增加,老师、学生以及各界文化人士成为诗词爱好群体的中坚,更多家长受孩子影响而爱上古诗词朗诵。从目前古诗文课本篇目增加,到诗词大会在大众中受热捧,整体趋势向好,大众通过不同方式体会到古诗文的美好,重新认识到古诗文的文化价值。

  羊晚:在大众中进一步推广古诗词,还可以有怎样的助推力?

  品读行:大众媒体的积极推广,对古诗词的普及起到重要作用,这一次“再赋新词《广州好》”便是最好的例证。

  羊晚:许多读者热爱诗词之美却苦于找不到入门之道,可以给他们怎样的建议?

  品读行:可以从阅读点评书籍入手,比如叶嘉莹老师、莫励锋老师等的点评书籍,他们是该领域的大家,对古诗词的评析十分到位,可以借助两位老师的讲解进入古诗文世界。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诗词节目、诗词活动等,多渠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