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孔子琴 与东坡肉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1月07日        版次:A11    栏目:花地    作者:胡栩然

  □胡栩然

  孔子学琴这个故事,我从小就在各类“小故事大道理”的书中看到。小时候看这个故事,不仅为自己“浅薄”的学习态度感到羞愧,同时对孔子的景仰如滔滔江水。可现在再看,这个故事漏洞百出。

  我知道这个故事里孔子只弹一首曲子是为了把东西学深、学透。但是我想问:我们可以仅凭反复练习同一首曲子,掌握弹琴技巧和领悟作者情感吗?但凡上过学的人都知道,答案是不能啊。否则数学刷题干嘛?大家都只钻研一道题,美其名曰“还没掌握答题技巧和领悟出题人情感”,成功地给不写作业找到了新理由。

  我自认不如孔子天赋异禀,想要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在我看来必须经过长久、广泛的修习。久能成其深,泛能就其博,博而后能精。至于领悟作者思想情感,更不是光坐那儿练就能解决的,需要你看遍山水、历尽千帆,有柔肠、侠骨、卓识与魄毅,然后还要一点灵光一闪,要一点福至心灵,要一点恰到好处的共鸣与动容,方能体会包容所有天涯潇洒家、悲歌客与沦落人啊。《琴操》中写伯牙学琴,掌握技术后怎么都差了点神韵,直到被老师扔到东海蓬莱,面对涛声鸟语突然顿悟,融情于琴,成为有名的琴师。孔子提倡在学习上的纵深钻研自然有他的积极意义,然而我私以为教之道,博以专,一味格物苦学最多成技,而不能成悟。经历多了,积累有了,专精一件事才不会如闭门造车。

  说完方法再来说态度。有没有看到这个故事就出现回避、厌烦等情绪的?如果有,那么你可能和从小作为文科生长大的我一样,想问一句:我们非得深刻吗?

  很多理科生不喜欢文科的原因是它太能扯,多么干瘪单薄的东西都能给你扯出一个深远立意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一通,让你觉得挺厉害但内心又没有什么触动。就说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当中很少有谁能有孔子对待学习这样孜孜以求的高度。和孔子相比,我们这些为了高考的人简直是学得肤浅!功利!我们甚至连出题人长什么样子都想象不出来!

  可我就是学得肤浅了又怎样?我很喜欢的老陶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还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连自己不求甚解、不会弹琴都说得这么清新脱俗。我就想问孔老夫子你弹得不累吗?我承认,我没有孔子那样高的思想觉悟,我出去玩常常没有感想,我看乌鸦捉羊内心毫无波动,可有的时候——我享受那些“肤浅”的快乐。

  为了深刻而深刻是另一种功利,为了写作文硬说这故事有道理不合我意。汪寒征说:“不会看《金瓶梅》而只学其淫,是爱东坡者,但喜吃东坡肉耳!”可对东坡肉的喜欢就算不得喜欢吗?你练你的文王曲,走你的阳关道,说你的劝学教,而我这个看完《孔子学琴》只记住周文王长相的人,则乐我的弦中趣,跨我的独木桥,不扯那些陈腔滥调,不枯坐空房把琴抱。只愿余生穿水过桥,亲赴红尘滔滔,做个尝遍天下浓美五味,大口吃东坡肉的俗人,如此如此,甚好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