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华南农业大学:获5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位居广东第一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1月14日        版次:A16    栏目:教育·大学城    作者:张璐瑶、陈芃辰、谢韩、郑雪宜

     华南农业大学刘雅红教授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华农樊小林教授在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受访者供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陈芃辰 谢韩 郑雪宜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华南农业大学主持完成的两项科技成果和参与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数位居广东省所有单位第一。

  其中,华南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由刘雅红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成果“动物专用新型抗菌原料药及制剂创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攻克了溶葡萄球菌酶的产业化难题,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产品代替进口产品,并出口国际的目标。

  该校樊小林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成果“植物源油脂包膜肥控释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技术处于国际领先,产品获得我国首个缓释肥料正式产品登记证,已远销国外。

  刘雅红团队: 自主研发兽药替代进口 并出口国际

  刘雅红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从2005年开始,就围绕兽用抗菌药物的研发、合理应用、安全性评价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新兽药创制相关的科研攻关。从技术攻关、产品上市到推广应用,历时10余年。

  项目创制的4种动物专用抗菌原料药及其8个新制剂,达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产品代替进口产品,并出口国际的目标。药剂主要用于防治畜禽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以及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

  团队介绍,溶葡萄球菌酶(Lysostaphin)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杄菌或化脓隐秘杄菌等引起的奶牛和母猪急、慢性子宫内膜炎,亚临床型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团队通过破解生物蛋白类药物基因工程菌种培育、外分泌表达和纯化等难题,攻克了溶葡萄球菌酶的产业化难题。

  该成果还创新了动物专用抗菌药沃尼妙林、头孢喹肟和头孢噻呋原料药的合成技术和制剂工艺。与国外工艺相比,缩短了合成工艺,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其中硫酸头孢喹肟、盐酸头孢噻呋两种药物在国内首个获得欧盟和美国FDA的认证,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抗菌原料药物只进口不出口的局面。

  樊小林团队:20年攻关,研发出更绿色、更高效化肥

  广东是我国农业强省,农产品复种指数大、产量高、用肥量大。化肥不合理施用、过量和滥用容易带来各类环境问题,但常规化肥易于流失淋失,如何改造常规化肥?在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的资助下,樊小林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20年的联合攻关,创建了养分控释关键技术和控释肥料,技术转化率居全国同类第一,提高了广东省乃至全国肥料和施肥技术水平,明显增加了肥料利用率,且对环境友好。

  据了解,樊小林教授执著于新型肥料研究30多年,坚持“问题从农村中来,成果服务于三农”。如何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团队经过大量调研和反复论证认定,其根源是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缺乏物化了平衡施肥基础理论和技术的产品,这种产品就是包膜控释肥料。但国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包膜技术,对此,团队制定了包膜控释肥料研制的三个基本原则,即:不增加农民总体投入、节约资源、轻简施肥。

  怎样研发出合适的包膜材料?团队从十几种材料的567个配方中,经过8505次实验,才最终筛选出可再生的植物源蓖麻油和大豆油为最佳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创制植物油包膜材料,包膜材料绿色可再生。

  该成果还研发了同步营养肥配制技术,即降低了肥料的成本,又实现了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同步。实践证明,将同步营养肥技术应用到香蕉栽培生产中,不仅香蕉长势良好,抗倒伏能力提高,施肥劳动力也节省了70%以上,每亩可节约80-120元的劳动力成本。目前,这一成果已在我国90%的香蕉产区进行应用。

  “只要认真和执著,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樊小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