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热点

随笔新变:超越文史,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4月26日        版次:A06    栏目:人文周刊·广角    作者:孙磊

    

  □羊城晚报记者 孙磊

  近日,漓江出版社推出《2019中国年度随笔》,该选本除了从全国文学报刊该年发表的随笔中精心挑选外,网络自媒体优秀文章也纳入选编范畴,占比四分之一,可谓“高手在民间”。

  更看重思想的力量

  本书分为人生、情怀、言说、世事四辑。这些文章以思辨性区别于抒情见长的散文,以视野的广度和历史的纵深感区别于直接针砭的短小杂文,或反思历史与文化,或怀念友人,或点评文艺作品,或臧否历史人物,主题广泛,思想丰富,直击心灵。

  “在挑选文章和组合成书的过程中,选编者的思想、文化和审美并未缺席,必然展示自己的文化立场。”《2019中国年度随笔》主编徐南铁表示,他坚持认定并笃行的选编理念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不过,令我难以忘怀的并非总是这样意气飞扬,很多时候我也不得不长太息,随笔未必尽随心。”挑选随笔的标准,徐南铁最看重的是思想的力量,“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月旦臧否,都希望有思想深度。”

  徐南铁列举了该选本中的部分随笔,比如《你的灵魂,你的外貌》(丁帆)、《忆小妹资民筠》(资中筠),写人却满怀历史的沧桑感;《被误读的岭南》(陈桥生)、《西门庆那一代商人的欲望与恐惧》(刘晓蕾),则在将眼光投向昔日的时候,心中梳理着文化发展的脉络。“思想的深度厚度、感情的含蕴流泻、审美的张力维度,才是我真正关注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剑晖亦指出,随笔不仅呼唤思想,也更适合思想的生长。近年来文坛也出现了一批很优秀的散文随笔,如李敬泽的《会饮记》,丁帆的《先生素描》,张炜的《读〈诗经〉》,王兆胜的《情之一字》,六神磊磊的《六神磊磊读唐诗》等。

  “这些随笔的特点是,更注重随笔的自由精神,这一点在近年的随笔中体现得较为突出。其次是注重作品的思想性。任何文学都需要思想,但散文随笔对思想的渴望超过任何文学。”

  此外,陈剑晖表示,近几年的散文随笔更注重细节,“在细节中发现意义,表现这个时代复杂的个人经验。”

  内涵与外延皆有所扩展

  传统随笔是五四时期在西方“絮语散文”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散文体式,周作人称之为“美文”,代表性作家有周作人、林语堂、钱钟书,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者散文”。传统随笔喜欢“闲聊”,即谈天说地、娓娓道来,以轻松的心态、平和的文笔,讲述名人轶事、历史掌故、人情世态,以此感悟人生,传递知识、启蒙读者。

  跟以往的随笔选本相比,《2019中国年度随笔》在随笔的内涵上有所扩展,“比如本期的《三城记:近观香港,远看上海,反思深圳》(清和社长)、《科技创新与智力军备竞赛谈判》(刘华杰)等篇目,在以文史为正宗的传统随笔面前,其身份就似乎会显得有些‘可疑’。”

  徐南铁表示,社会现实的宽阔天幕也在他们关注的视野之内,“我之所以选这一类文章,也是为了使读者关注随笔的目光超越文史,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徐南铁表示选本有四分之一的文章是从网上选取的,随笔的外延也进一步扩展,“以迄今为止的标准来看,只是在有正式刊号的纸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才有资格被选入出版社的图书。这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大势。”

  在徐南铁看来,自媒体文章的入选既接地气,又扩大了读者的视界,同时还避免了被过盛的模式化造成呼吸不畅。“自媒体上有很多好文章,正如网上的流行语所说:‘高手在民间。’”

  超越艺术与生活界限

  发表平台的改变,给散文随笔的写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陈剑晖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的文学网站大多已开设“散文随笔”栏目,加上专门的散文网站,每天发表的散文数以万计,一年发表的散文主题帖过亿,而以前一家传统的纸质刊物一期最多发表十多篇散文。

  除了发表数量增加,写作群体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网络的普及使原来基本上由少数精英掌握话语权的散文随笔一跃成为一种普及的、大众的、草根的文体,人人都能参与。

  陈剑晖指出,当下有更多的年轻作者加入随笔的写作:六神磊磊、菊开那夜、欧阳杏蓬、燕山飘雪、塞壬、苏枕书、宋长征、嘎玛丹增、李娟、马伯庸……“他们以自由率性、个性鲜明、无拘无束、真实生动的书写吸引了众多读者。”

  “网络写作给散文随笔的观念、形式、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陈剑晖看来,跟传统随笔相比,网络散文随笔更自由自在,姿态更低,也更情绪化,表达上更跳跃。同时,网络随笔更强调写作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网络生活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一方面是消释了以往艺术行为、艺术表达、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进而超越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导致艺术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之上。

  从“互联网1.0”时代发展到“3.0”时代,网络技术与移动设备技术的发展,直接改写了网络写作的书写模式、表达载体、传播方式和接受形式,可以说是一个由整到散、从固定到流动、从集体到个人、从聚合到碎片的过程。陈剑晖认为,“运用终端越来越便携和快捷,具备了碎片化和迁跃性的文本特征。它集中地呈现出互联网技术流变下的独有的文体属性,即‘超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