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红明 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
高考语文卷,每年都会被拿出来评论,尤其是作文题。想起来我是1981年参加高考,已经快40年了。当年上海市学制改革,重点和区重点中学的学生高二参加高考,其他学校去读高三,3天考6门。那是个燠热的7月,我所在的考场临马路,甚至无电扇,设施简陋,教室里临时放着菜场里那种大冰块降温。为了防备考生中暑,桌角上你可以放一角钱,老师会给你提供一杯冰饮。作为我们那个中学的第一个文科班,老师们可能跟学生一样紧张。记得每门课出考场我都会遇到任课老师,让回忆考题,因为同学都说我记性好。这使我迅速意识到答错了哪道题,心下一沉。三天里,也不知沉了几沉。记得第一门语文考完出考场,班主任在给同学分析作文,我缥缈听到几句,赶紧蹑手蹑脚溜过去,因为已经听到老师的设想跟我写的完全不同。1981年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是:“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实际具体、恰当。” 到最后一门考英语,在考场上莫名睡着一刻钟被监考老师敲桌子惊醒之后,我以为自己不幸要落到大专去了,没想到,就在我啪嗒啪嗒装订复习资料的时候,班主任带着一张报纸来到我家,说你总分在这条线上面。于是我知道,我会进入第一志愿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