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雄 这些天最喜庆的事就是浏览今年高考情况的新闻,各式喜报、各种统计、各类对比,布满了朋友圈,让我们吃瓜群众羡慕不已。 羡慕归羡慕,那些占据报纸网媒头条的别人家孩子,一定有他们卓越不凡之处,正如著名的新闻理论家、科普作家梁衡先生所说:“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学堂之上,社会之中,多年勤奋求学之后,丰富夯实的最终是心灵、眼界和格局,高考试卷只不过是孩子们在知识海洋里一件满意的作品之一。能比别人多读书,能比别人多刷题,自然而然,学霸们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上别人羡慕不已的985和211。 戊戌变法发起人之一的梁启超,在他年轻的时候,恩师康有为推荐他去拜谒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张总督当时在长江边的湖北江夏,他一见到梁启超这个文弱书生,便先小看三分,出了一个上联请他来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张之洞对联中的江、河、淮、汉四水,长江第一;春夏秋冬,夏第二;张之洞本人是清朝廷重要大臣,居江夏。这副上联极其灵巧,知识点丰富,对仗工整,单从字面上看就极其霸气,因而也极难对出。但自古有儒、佛、道三教,天、地、人三才。不想梁启超这个小书生立即对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张之洞大吃一惊,他从心里佩服这个有学识、有阅历、有胆量的年轻人,刚见面时那种上下悬殊的地位很快变成相互平等的身份,开始了友好的谈话。 梁启超的这段故事,换作我们今天来对,想必许多人就要懵圈;倘若把这对联当作一道高考题的话,估计有相当一部分人要得零分。无需争辩,这或许就是多读书与少读书、学霸与学渣之间的差别。 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读书,却不曾想,其实往往是才抱上一本书三分钟,转眼间就放下书,玩起了智能手机。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人证明,读书的境界不在于强迫,而在于一种心甘情愿的接受。让读书变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每天读一点,日积月累就会积淀出博大的学识与修养。董遇是三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告诫前来求学的学生必须先“读百遍书”,然后才可以“其义自见”。当遇到有学生抱怨没有时间熟读圣贤书时,他回答说“当以三余”,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要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雨天加强学习。 其实,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在机场候机大厅、在不拥挤的地铁、在睡前那一小段时光,在生活中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读一本好书,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使人的情感更细腻,举止更优雅,气质更深沉。不管统计科学不科学,你不难发现,身边喜好读书的朋友往往是谦逊的人,因为他们从书中得知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有很多,宇宙中还有更多的奥秘不为人知,自然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傲视众生。所以,不仅普通人应该多读书,那些身处高位之人更应该多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谦逊知礼、眼界广博。 读书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简单平凡之中却蕴含着丰富多彩。明朝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有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多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中考、高考、考研、考博,更多是丰富我们的人生旅程,在知识的海洋和身心的滋养中体味人生百态。读书,可以让人们体悟人生,读懂历史,明了世界。
-
即时新闻
读书不仅是为了考试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29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龙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