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狮非遗生活馆二楼十分醒目的“弘扬狮艺” |
“以茶会友”的喜茶 |
承载老广记忆的旧物仓·一桌广州一楼 |
位于恩宁路的铜捞铜煲 |
文/羊城晚报记者 徐炜伦 实习生 黄士 图/实习生 黄士 荔湾,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是广州老三区之一,其中著名的西关,更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但随着广州城市中心东移,西关永庆坊建筑一度年久失修。经过近年的改造修缮,采用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微改造”模式,西关永庆坊在“老城出新”上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重新焕发新活力。 如今在永庆坊里,西关骑楼、西关名人建筑、粤剧艺术博物馆、金声电影院等属于“老广”的集体记忆符号得以保留。此外,永庆坊还顺势成为了特色品牌与文化地标交融的新商圈。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从“新”出发的永庆坊,体验各式各样让人惊喜的老城新商业元素。 A.“以茶会友”的 网红打卡之地 喜茶永庆坊店作为喜茶首家岭南风“茶馆”,该店从选址到设计均富有西关特色。荔湾区恩宁路凝聚了西关历史生活精粹,永庆坊则是展现骑楼文化的网红打卡点。喜茶从永庆坊的文化底蕴和西关人家“得闲饮茶”的生活态度中获得了灵感,巧用传统牌匾文化,在其金字招牌上书“以茶会友”,招徕过往宾客。 走进喜茶永庆坊店,可以充分感受旧时茶楼的装潢风格以及岭南的“叹茶”文化,让茶饮这一古老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在二楼,有更多类型的社交空间:有利用屏风营造出半开放式的包厢,有复古温暖的喜茶客厅,也兼有各种闲适宽敞的散座。 喜茶永庆坊店店长任先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家店铺的特别之处是装修风格,喜茶巧妙地融入了永庆坊的氛围,表面上看是西关茶馆,但本质上还是喜茶,坚持使用新鲜水果,制作健康奶制品。” B.现代科技手段展现千年传统醒狮文化 赵家狮非遗生活馆位于非遗街区的首铺,毗邻粤剧艺术博物馆,是国家非遗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家狮”第五代传人赵伟斌的工作室。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醒狮、关注非遗,赵家狮非遗生活馆创新性地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时尚新潮的玩法来呈现千年传承的传统醒狮文化。 生活馆共有三层,进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楼的醒狮文创销售区,共有九大类100多个文创精品。此外,生活馆分设醒狮文创销售区、醒狮文化展馆、非遗定制吧、AR/VR醒狮体验、非遗直播间、醒狮机器人擂台赛、特色醒狮主题餐饮、非遗醒狮课堂及文艺交流空间。 赵伟斌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提到醒狮文化,大家习惯联想到佛山的黄飞鸿,但西关的醒狮文化同样不容小觑。”据了解,赵家狮非遗生活馆以醒狮喜庆、吉祥的元素和敢为人先、正气凛然的精神内涵为主题,在店内设有几元到上千元不等的文创产品。“我们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来永庆坊打卡之余,也不要忘了体验我们的非遗文化。”赵伟斌说。 C.慢时光里的西关旧时记忆 穿行于西关充满生活气息的旧街,很容易令老广们勾起儿时记忆。“旧物仓·一桌广州”就打造了集物品选购和餐饮小吃为一体的商业模式,让人仿佛重回旧日时光。 走进旧物仓一楼,可以看到店内陈列着各式各样充满古早味的手信供游客选购,主要以广州记忆的小物品为主,比如消失了很多年的BB机、承载年少青春迷恋的唱片卡带、充满童趣味道的钟表。而在二楼,可以选择坐下来品尝广式小吃,与朋友静享一段慢时光。 “孙子在附近的詹天佑小学上学,习惯去接他下课之前到旧物仓逛逛,偶尔也会带他来看看这些充满西关回忆的小物件。”家住附近的梁女士向记者表示,旧物仓所展出的老物件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岁月,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老物件记录着、见证着他们的的生活日常。 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已有70年历史的广州西关云吞老字号——“偶济轩”与“旧物仓·一桌广州”合作在永庆坊重新推出地道鲜虾云吞,让游客可以品尝到曾经的西关味道。此外,旧物仓还推出怀旧又创新的老广黑芝麻糊雪糕、姜汁撞奶冰雪糕等广式风味冰淇淋。 D. 时代变革下仍需求变的传统“手打”工艺 “西关打铜”手工艺兴盛于清末时期,熔铸着历史与传统,记录着旧日民俗风情,可谓是老广州的文化名片。该项“手打”工艺因恩宁路苏氏父子经营的天程铜艺店而出名,恩宁路也因铜器店的遍地开花而被称为“铜器一条街”。 记者了解到,2009年,“西关打铜”正式成为广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铜器一时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阶段,各种铜质厨具、餐具、用品等只要冠上“手打”的名义,价格就会上升数倍。位于恩宁路的“铜捞铜煲”店主肖女士近日向记者表示:“目前店内最受欢迎的是日式紫铜养生壶,这种壶器壶口大,易清洗,且集煲汤和煲水于一身。” 不过,记者在走访了多家具有代表性的铜器店发现,这些店铺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状,相比其它热门商业打卡地,生意相对冷清。看来在人们观念改变、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下,传统工艺传承者们还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文化和新商业模式当中,以迎合大众的需求与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