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用“四个坚持” 防范化解新时代风险挑战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1月09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刘秦民

   □刘秦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承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以来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文本,是当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最权威教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基于“两个大局”的判断,提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在实现党的十九大的宏伟战略蓝图过程中,我们要经历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国际风险等,成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重要指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的力量之源

  

  新时代党的生死存亡直接体现在我们党能否始终同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根据列宁的政党理论,威胁党的长期执政的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脱离群众。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在论证共产党的利益立场时,就明确表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其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指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利益是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特殊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的历史节点,依然坚定地将人民的满足感、获得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依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一终极理念,是根据新的时代和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思想,这一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展开。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理念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凝聚最广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使中国人民最终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变得富起来和强起来。今天站在新的历史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围绕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核心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我们党能够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力量离不开人民,要尽最大可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心里想着人民,依靠人民,才能把为人民造福的千秋伟业继续推向前进。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过程中防范化解了无数风险,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以新的视野对执政、建设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在维护人民群众普遍利益的基础上开展一切工作。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风险,无惧风险,沉着应对风险,取得一个个伟大胜利,事实表明,我们党能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直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体现了我党对于力量之源的科学认知。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的持续动力

  

  问题倒逼改革,4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与果断的政治决断,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依靠解放思想变革固化体制,硬是开拓出一条致富路,一条发展新路。如果说这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那么党的十八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为基础,凭着非凡的勇气继续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新的境界,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就是党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的新阶段。他用崭新的思维和全局的视野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大潮,他从新时代中国面临全新的问题及风险挑战,从通盘考虑国内外局势出发,提出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华民族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面临外部风险频发的境遇下的关键选择,这种选择不是暂时的,而是贯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的主线,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提供强大动力的关键一招。

  今天的改革开放承担着双重任务,既要解决过去余留下来的“欠发展问题”,又要解决发展起来以后不可预知的新问题,既要对过去改革遗留的问题及时清理,又要面向未知的探索和创新,今天的改革和四十年前的改革有着巨大的差别,表现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和解决问题的速度上都截然不同。如果说欠发展是解决基础性的零发展、负发展问题,那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就是着重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是总体具备一定的发展高度之后,在新的发展阶段向更好、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要解决的问题。面对改革进程中不可预知的“风险”及“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好应对准备的同时,还自觉、主动地预防、防范这些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还处于蛰伏阶段的风险。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体人民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与根本落脚点,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从注重突出“改革的全面性”到强调“改革的全面深化”;从注重“问题被动改革”到强调“思想引领改革”;从注重缩小“发展差距”到注重突出“制度优势”;从重在“杀出血路”到重在“挖掘新路”,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 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华彩乐章,为党防范化解改革风险提供了强大动力。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的政治根基

  

  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是否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关键在于政党的能力,政党的能力强,那么该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就能有较好的政治基础,对其实现现代化及其政治文明的发展乃至该国的一切发展都影响深远。在今天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一个发展中国家想既要保持好的发展,又想要达到高水平的政治稳定,其背后显然离不开强大的政党支撑。新中国70多年发展的实践证明,要想办好中国的大事小情,没有党的领导是无法想象的。新中国自成立至今70多年,不仅是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的过程,也是逐渐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过程,当今中国越来越近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共产党持续不断地自我改革,自我建设,坚持不懈地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汲取经验,在应对各种风险中,及时总结经验,展现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水平和执政能力。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一个新高度,离世界舞台中心愈来愈近。虽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总书记却时刻有着“问题意识”,并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推进党的全方位改革,实现从严治党。在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全党,“同志们肯定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吧,杭州雷峰塔是如何倒掉的吧?”针对党内腐败而产生的执政风险,习近平总书记狠抓党内政治生态,从党建战略和方略上,全方位推进党的建设,其逻辑起点是不忘初心,补足精神之“钙”:重点突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关键要害,腐败无禁区,实现零容忍惩治腐败;决定环节,好干部的选拔尤为重要;基本保障,是制度治党且贯彻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固本之策,是把基层打牢作为长远之计;全新课题,是通过网络管党治党;永远赶考,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时代发展的新需要,以全面从严治党,赋予党的建设更具体系性的发展基础,为党防范化解执政风险提供了全新的理论高度。

  

  坚持弘扬中国精神,是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的基本法宝

  

  根据学界的普遍看法,中国精神的内容具有历史与现实二重特性,具体体现为“由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们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形成的,并渗透到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它们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经历了无数灾难,抵御了无数风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都是中国精神在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奋发进取。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概括地指出:“新时代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去实现中国梦,这种精神是新时代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这个表述,是应对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对中国精神应有的时代价值的新阐释。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思想的提出,正是顺应当代中国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在实现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依然存在各种风险和艰难险阻,中国梦反映出当代中国正在向更理性、更自信的发展道路上前行,在面对新的难题,例如“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结构科学转型等风险,当代中国能否继续推进改革顺利进行等各种国内外社会难题,都还需要继续依靠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国精神来获取更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中国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伟大的,但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时代考验也是前所未有的。面对新的风险,中国梦、中国精神是凝聚最大社会共识的关键。由此,中国精神的作用在新时代尤为突出。正如鲁迅所说:“民魂是最宝贵的,只有把他发扬,中国才有进步。”

  (作者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广州中医药大学团队培育项目“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题研究”(2019SKTD01);广东教育科学规划《中医文化融入中医院校思政课教育研究》(2019GXJK03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