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在诗与史的“悟对”中回望故乡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7月04日        版次:A06    栏目:深读    作者:文剑

    

  

  □文剑

  

  故乡题材很常见,而散文集《东城外》还是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谢新源笔下美善兼备、人文气息浓郁的故乡令人流连,这得益于他突破乡土散文写作的乡思乡愁乡恋之情,并在这种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上,试图在历史和文化的视野中,重新认识与定义故乡的创作尝试。

  《回望故乡》是整部散文集的核心与纲目。这篇大文化散文一方面在文化的高度追根溯源,对故乡的前世今生进行艺术化的挖掘与梳理,体现了作家由悟对历史、品评文化进而观照故乡的创作观。1979年,19岁的谢新源离开生活了整整18年的故乡河南温县去参军,很多年后,当故乡以超然于地域概念的姿态进入到谢新源的创作构思中时,精神性的故乡在他心中复活了。当然,“出走半生”的谢新源已是成熟的作家,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还是艺术的高度上都完全具备了体认故乡的能力,所以,他才发出“故乡是谁?故乡在哪里?你真的认识故乡吗?”的疑问。

  在文化故乡与精神故乡的交织撞击中,故乡的历史景深在缓缓铺展,政治家司马懿、孔门弟子子夏、大画家郭熙、太极拳开山鼻祖陈王庭等温县名人,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据统计,到上世纪80年代初,温县在册烈士就达到1032名,英雄精神融入温县的土地,滋养出新的人文风景。

  地域的故乡在时空转换中,被游子的记忆所承载,这是很多故土散文所关注的;文化的故乡在历史与生存的互相激荡中,衍演为地域生态之上的文化认同,是故土散文应该重点着墨之处,而精神的故乡则是对前两者的统摄与跃升,表征并考验着作家的思辨力而成为故土散文的美学“飞地”,是鉴别好散文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故乡三问是谢新源故土散文创作的“箴言”,如前述,他不仅将最深厚的爱给了故乡,也将最思辨的才情奉献给故乡,他的散文创作主张也就此形成。

  进一步讲,作家与故乡的关系在文学创作层面,会很自然地涉及作家地域性书写的问题,这是形成作家写作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谢新源以文化与精神来探照故乡的写作,形成了他庄重典雅、细密醇厚、幽思抒怀、卑以自牧的艺术风格,让人在审美的愉悦中,心有感动。

  美善遇到美善,能演绎人间最为优美的爱之旋律。《东城外》正是诗与史、美与善“对话”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他笔下的大多男性形象都有一股凛然之气,有大气魄、大格局,有如山一般宽广,深明大义的德禄爷、主持正义的克祥爷、崇尚礼仪的德贵爷、遵循乡约的春霖爷、挖地窖高手武爷、以村利益为重的焦爷的哥哥等老者,是这片大地上道义式的灵魂人物,是故乡伦理秩序的“定海神针”。在这里,即便男人之间的矛盾纠葛,也固守互助的睦邻法则,《映天雪》是这类题材的代表。

  著名作家周大新这样评价谢新源的散文:“他的笔触时而充满男性的柔情,时而裹挟着男性的阳刚;时而形象如山,时而性情似水,颇显历史质感与诗性飞扬。我感觉在这一点上新源做到了散文写作对传统的延伸和超越……”确实如此,谢新源持有文化观、美育观的书写,将笔下人物形象纵深开拓,使作品之境界不断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