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显隐结合寻找“第一缕光”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7月04日        版次:A06    栏目:赏析    作者:蒋述卓

    

  

  □蒋述卓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照亮心中的那束光,就是指引人生为之奋斗的那盏灯。广州作家王溱的长篇小说《第一缕光》通过一个广东花县青年女子阿四妹寻找她的引路人——共产党员高恬波的故事,书写了一名身处最底层的无产者于走投无路之时,在共产主义的启蒙下,如何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艰辛历程。

  小说的叙述分明采取了“显”与“隐”的两条路线。“显”的一条就是浓墨重彩地叙述阿四妹为了逃避嫁入地主家的婚姻,走上寻找共产党员高恬波并参加革命的过程;“隐”的一条则是高恬波并没有正式出场,总是出现在阿四妹的叙述中或脑海里,成为她心中的光和寻找的动力。这种叙述模式,使“显”与“隐”既对立又统一,“隐”引导着“显”的发展和走向,“显”在通向“隐”的道路上不断呈现出波折和变化,而最终达成“隐”与“显”的合一。

  阿四妹是怀揣着高恬波在花县指导农民协会开展工作时送给她的报纸开始逃婚的,她去广州城寻找高恬波。但一进广州城就碰上广州起义的失败,高恬波去了江西。她在救了她的阿康哥的陪伴下前往江西寻找高恬波。一路的寻找过程,既是她识破阿康哥的真实面目又爱上他的过程,也是她帮助英德的青年女子招娣逃婚、教英德的妇女小孩识字、在仁化参加农民暴动、在广州成为地下交通员、到南昌援救高恬波,最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过程。

  阿康和陈甘是阿四妹的同行者,他们一明一暗的身份和行动让阿四妹的寻找过程生出了许多曲折与谜团,这既帮助她认识了人性与革命的复杂性,也认识了共产主义的无穷感召力。阿康对阿四妹谎称是共产党员,可以帮助她去寻找高恬波,但他隐藏起来的身份却是一个逃避赌债的破落户子弟。他见多识广,也懂得一些革命的道理,还煞有介事地指导阿四妹搞军事训练。为了追随阿四妹,他在广州也参加了地下工作,执行联络的任务,还真的成了一名共产党员,最终他在参与营救高恬波的行动中献出了生命。陈甘是花县一个地主的儿子,明的身份是国民党警察,但暗地里是在出国留学时就信仰共产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回国就是为了做地下工作给革命打掩护。阿四妹逃婚的对象原来就是这位被称为“软壳濑尿虾”的地主家公子。当阿四妹在仁化农民暴动的领导人阮啸仙的屋里见到冒险来送情报的陈甘时,才知道信仰是不分阶级的,陈甘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变卖家产支持农会革命。

  作为共产党员的高恬波虽然始终没有正面出现在小说中,但通过阿四妹对她的描述以及在遇上困难时就回想起“高姐”一言一行的叙述,高恬波的形象却又非常鲜明:她教花县的妇女识字,教她们革命道理,教育她们要自强自立,不能当工具,要翻身,要干大事,不再低人一等,她帮农民看病,是一个深受爱戴的称为“活观音”的“高医生”。

  小说最后通过陈甘的介绍,读者终于知道高恬波是在江西省委屡遭破坏临危受命到南昌工作的,据在牢狱里的内线了解,高恬波被捕之后,敌人软硬兼施要她交出江西省委的名单,日日轮番逼问。当陈甘、阿四妹等正计划营救她的时候,她已被敌人用酷刑折磨牺牲了。

  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高恬波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却高大无比,这就像中国画的画月一样,月不是去正面勾勒的,而是通过对周边星空的渲染而衬托出来的。

  小说中的阿四妹最终在高恬波的启蒙下,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接替着她的信仰,在农村继续开展革命工作。“显”与“隐”的两条线融合成了一条线,信仰力量的无穷由此而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