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从孤独的研究者到教育人,他乐在其中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7月15日        版次:A15    栏目:    作者:蒋隽

     梁鹏飞在教学中

    

  

  

  文/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图/学校提供

  

  我的 高“学值”老师【开栏语】

  

  国内外名校硕士、博士、博士后走入中小学任教,已经成为教育常态。高学值=好老师吗?需要时间检验,但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是教育理应之态。即日起,羊城晚报推出“我的高‘学值’老师”专栏,追踪、纪录、见证名校“学霸”老师们在基础教育中的成长和作用,看高素质人才如何浸染中国教育。

  

  小档案:梁鹏飞

  

  广东实验中学 高一物理老师

  香港大学 物理学博士

  兰州大学 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

  兰州大学 学士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

  

  

  

  自备零食吸引学生提问,做excel表批改作业;让屡错不改的学生一错到底撞“南墙”长记性;转变“学霸”思维,甘当学生追梦路上的“垫脚石”……梁鹏飞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从香港大学物理学博士到广东实验中学物理教师的转变。

  作为高“学值”老师,梁鹏飞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应付考试,更能为学生打开人生的一扇窗;他要求自己不仅仅教学,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每天上完课,在下午5-6点,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高一物理老师梁鹏飞便备好零食水果,端坐在办公室里翘首以盼,等待同学们来上门提问,为他们解惑。

  对于提问的同学,梁鹏飞会先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再指出错误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知道类似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如何把例题的解题思路迁移过来。对于从来不提问的同学,梁鹏飞会直接约谈。“你没问题?那我来提问。”梁鹏飞一直“灌输”同学们一个观点:学生要学会利用学校资源,不要让老师闲着,有问题赶紧问。

  梁鹏飞批改作业用时较久,一个班一次作业要批三四个小时。因为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都会被登记在excel表上。这样一来,除了能掌握学生情况外,还成为综评打分的依据。

  

  新老教师结对,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梁鹏飞讲解高一年级的物理课,首先要帮助学生度过从初中到高中的心理适应期,“初中可能一周反复讲一个知识点,但高中一节课讲一个甚至多个知识点,考试前才有统一复习,因此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非常重要。”一年来,梁鹏飞反反复复引导学生“升级”学习方法。

  有些知识点,梁鹏飞反复说了很多遍,学生还是记不住,一再犯同样的错误,让他很是苦恼。梁鹏飞便找来师父“求救”,在省实每位新老师都有一对一的老教师当师父。师父指点他:就让学生错!“故意放一个存在陷阱的易错题,让学生掉入设计好的陷阱中。老师再指出解题过程中的前后矛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陷阱,学生印象会更深刻,遇到类似的问题果然都不再错了。”梁鹏飞说。

  在课堂氛围和节奏的把握上,梁鹏飞也“偷师”不少。课堂上,师生和学生之间要互动,互相启发生成思维,才是一个好课堂,但太活跃了就会变得失控。“有时候学生争抢回答问题,讨论太活跃演变成跑题、起哄状态,学生之间聊上了,我拉不回来主题,本节课设置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如期完成。”梁鹏飞说,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龙联丰老师教他,带偏节奏的通常是几个固定的学生,先发制人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起哄的苗头就能压制下去。

  梁鹏飞非常佩服同科组的资深老师们:“所有遇到的问题,老师们都有解决方案。”

  

  不让物理成为学生“短板”

  

  梁鹏飞表示,除了学习教学技巧,博士教高中生还得过心理关: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

  首先要降低心理预期。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但知识积累上还存在欠缺,因此不能要求他们上课听一遍就什么都会,教学设计上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

  其次,当博士做研究时,往来无“白丁”,身边都是物理高手:“但教学生要认识到,很多学生不擅长物理,未来更不会从事物理相关职业。我要做的,是让这些学生在追寻自己爱好和梦想的道路上,不被物理这门学科拖后腿,对他们来说,物理不是短板就行了。”

  因此,对于物理好的同学,梁鹏飞会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志不在物理的同学,他会酌情变通教学要求。比如,对于体育特长的学生,梁鹏飞会根据他们的训练时间适当减少作业量,“平衡他的训练和课业时间,让物理不成为他的拉分项的前提下,保障他的兴趣追求”。

  梁鹏飞感叹,如今当老师跟他自己读书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是‘满堂闷灌’,老师讲学生听,但现在老师是引导者,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更科学、效率更高。”

  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老师不能止步于教材,而要用心、用脑,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设计教学。例如,在讲解天体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梁鹏飞设计情境问题,从神舟十二号任务发射视频中,航天员聂海胜的一句话“7.8公里(每秒)”,引导学生计算航天员距离地面的高度。

  

  为学生打开人生的一扇窗

  

  一年来,梁鹏飞很享受从研究者向高中老师的转变。他2009年考入兰州大学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读本科,2013年在兰大继续攻读研究生,研究领域是激光核物理。2016年赴香港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是丰质子核的衰变,常年“扎根”实验室。

  梁鹏飞表示,做实验搞研究,有满足也有孤独。“在实验室,大家的研究方向都不一样,需要自己思考和摸索,导师只能大致指点,周边商量的人都没有,不知道对与错,研究出来的成果也许几十年以后时间才能给出答案,有种莫名的孤独感。”梁鹏飞享受这种孤独,“这种孤独是自己主动挑战来的,实验过程中对自然本质的理解有了一丝一毫的进步,这就够了。”

  临近博士毕业,梁鹏飞有过一段职业生涯的迷茫期,最终选择了到省实中学当老师。这一年来,梁鹏飞工作忙碌,埋头研究教学基本没出过荔湾区,但有成就感,“看着学生进步,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他们的人生路上有所帮助,感觉很好”。

  梁鹏飞同时表示:“如今,职业不再只是谋生工具,而是完成人的价值和追求。一个好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梁鹏飞认为,高“学值”的老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更是为学生打开人生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