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一“村”见真情

在全运会实施封闭管理下,媒体村成为记者了解陕西风土人情的一扇窗户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9月14日        版次:A10    栏目:现场特写    作者:苏荇、赵亮晨

     媒体村的志愿者

             媒体村记者餐厅  羊城晚报特派陕西记者 梁喻 摄    


  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采访,工作之余能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一直是体育记者最令人羡慕的一项工作特质。不过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到陕西采访第十四届全运会的记者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情况——严格遵守封闭管理相关规定,只能在场馆和媒体村两点一线间活动。于是,媒体村便成为记者们在全运会这十几天时间里了解陕西的一扇窗户。

  

  宿:入住犹如“收楼”

  

  本届全运会的全运村坐落在西安灞河之滨,南邻西安奥体中心,包括运动员村、媒体村和技术官员村,占地面积达680亩,共有住宅59栋、房间2975套,是全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全运村,可以用一个微型城市来形容。

  建造全运村的概念是从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始的,在此之前媒体都是分散入住各个酒店。此次有防疫的特殊背景,用全运村进行统一管理更为安全便捷。所谓的媒体村实际上就是一些新建成、居民还未入住的小区,每一栋楼前都铺有红地毯,颇有“收楼”的错觉。羊城晚报记者入住的房间户型为四房两厅型,有一个双人间和三个单人间,可以入住四到五人,因此我们必须与其他媒体的记者共用一个套间。居家环境令人感觉亲切,但唯一不方便的是,对于习惯每天都要洗澡的“老广”来说,晚上排队洗澡成了一个小问题。

  

  吃:面食琳琅满目

  

  除了所住的单位,媒体餐厅成为记者们最常去的地方。去年羊城晚报记者曾经来过一次西安,了解到陕西人对面食的热爱,见识过大街上面馆比饭馆多的“盛况”。据说正宗的老陕都不说吃面,而是叫“咥面”,透着一种酣畅淋漓的豪爽姿态。在媒体餐厅里,陕西面食也放在进门最显眼的地方,肉夹馍、羊肉泡馍、油泼面、臊子面,这些颇具陕西特色的面食令人垂涎三尺。不过里面不少面食和馄饨都会放非常足量的胡椒粉,对于“老广”来说,可得适应一下。

  除了陕西面食,餐厅还设有西餐区、闵粤专区、烘焙区等各大菜系的分餐区,每道菜品还设立了食谱卡,明确表明了烹饪方法、营养数据、过敏原信息等内容。据了解,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87名厨师为全运村服务,其中34人是金牌厨师。在餐厅尽头还设有一个生日区,可以为在全运会期间生日的媒体记者办一个简单的生日会。

  

  赏:领略千年文明

  

  一个全国性运动会其实也是外界了解这座城市的很好平台,如何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和媒体能够足不出“村”也能了解陕西的千年历史文化,组委会也想了不少办法,在媒体村和运动员村都专门设置了非遗文化展示区。比如有汉服唐装、皮影戏表演、脸谱展示以及剪纸艺术展区。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还设置了“一砖一瓦一座城”为主题的展览,把一些具有千年历史的瓦当和地砖搬到全运村,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千年古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了解古老的秦汉文化与历史的沧桑变化。

  另外,全运会商品专卖店也是大家去得较多的地方,组委会将西安元素融入全运会商品中,比如全运会的吉祥物金丝猴、大熊猫、羚牛和朱鹮便是“秦岭四宝”,还有与玉器文化相结合的纪念品等。不过据店员介绍,卖得最好的还是由第一届到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徽章大全,十四枚徽章构成一个2021的字样。在广州举行的六运会和九运会,徽章的主体分别是“五层楼”和“中山纪念堂”。这套徽章售价499元,据悉9月初已经售罄,目前只能接受预定。

  

  人:感受暖心互动

  

  在媒体村里,无处不在的还有志愿者的笑容,媒体记者拿着行李箱,耳边总能听到一句“我来帮您”,咨询问路也会得到热情的回答。来自西安工业大学的李昕月,主要工作是在媒体餐厅前的广场上提供咨询服务,她告诉记者,自己报名此次全运会的志愿者,主要是希望为全运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报名到入选,要经过三次考试和一次面试,主要考量他们对全运会以及志愿者方面的知识。他们学校一共有300名同学最终入选。

  每天早上8时,李昕月从学校出发抵达全运村开始工作,晚上7时半结束夜班后还会进行一次总结会。虽然每天都必须在摄氏32度的天气下服务,但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这个岗位看起来只是一些简单的问好以及咨询工作,但人和人的互动特别多,心与心的互动也特别多。比如今天上午天气很热,我们和过往的工作人员打招呼,他们马上热心地从餐厅拿了饮料过来给我们,非常暖心,这种感觉很好!”羊城晚报记者离开时,她微笑着说出了那句已重复了上千遍的口号:“全民全运,陕西欢迎您!”

  羊城晚报特派陕西记者

  苏荇 赵亮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