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多叶】测评:完整美育教学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0月29日        版次:T22    栏目:    作者:

  师资扎根,课堂为干,还需要繁盛树叶光合作用,才能让美育之树健康生长,形成良性循环。测评,就是肩负“光合作用”重要功能的树叶,使得分析个人、学校和区域教学的优势与短板成为可能,从而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变革。

  

  六年艰难测评路,三大变化有目共睹

  

  龙洞小学六年级学生田诗睿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期末考音乐,都能考90分以上。“整个考试基本在听音乐,很开心很享受。”她说,考试难度每一年都有增大,但只要平时认真听老师讲课,考前稍微复习,就能得到理想成绩。

  在广州天河区,6年前已经开始探索艺术学业素质测评,成功实现了艺术测评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因为要落实“课堂成为美育主战场”,必须“以评促教”,倒逼学校督促、重视美育常态课堂,激发教师们的活力,改革创新美育课堂,检验教学效果。

  胡健在广州中学(原广州市第47中学)做过十几年音乐老师,2010年之前的教学感受是,“小升初的孩子,音乐基本不会。老师对音乐教育也有误区,一些老师把音乐娱乐化,认为音乐课是给学生放松的;一些老师把音乐教育功利化,认为就是看比赛获奖等级。难以将艺术普及到每一个学生。”

  “很怕因为考试把老师和学生考‘死’了,但如果没有测评,老师的教学没有方向,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方向。”天河区美术教研员李琳说。

  2014年天河区试点中小学艺术素质评价,胡健担纲音乐学科素质测评。

  龙洞小学副校长郑炳元清楚记得,刚开始推行音乐测评反对和疑惑的声音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觉得考试就是增加负担,抵触情绪比较严重,而音乐老师也很慌,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教学成果。”

  起初学生的平均分不理想,只有50多分,但除测评分数外,综合成绩还纳入平时出勤、上课表现、参加活动等,“最后期末总成绩大家都能接受,家长和学生也越来越适应。”

  艺术测评不仅考学生,还以评促教。经过6年的发展,天河区从探索艺术学业素质测评到艺术综合素质评价,再到探索数字化、信息化评价,走过了三个阶段。数字化测评可以分析个人、学校和区域教学的优势与短板,从而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变革。

  “鼓励老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在考核中更注重学生的能力素养和思维过程而不是知识点的记忆。”李琳说。

  不少校长发现,有了测评之后,学校美育发生三个变化:一是音乐、美术等学科不再被占用了,师生都很重视;二是极大地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老师们不断进步,价值也不断提升;三是学校整体的艺术氛围提升,艺术学科的课题研究、教研如火如荼,各校以全面普及托底、打造美育特色、艺术社团蓬勃发展。

  

  全市推广,美育教学更有针对性

  

  6年来,天河区从探索艺术学业素质测评到艺术综合素质评价,再到探索数字化、信息化评价,走过了三个阶段。数字化测评可以分析个人、学校和区域教学的优势与短板,从而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变革。

  2019年,广州向全市推广天河区开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2020年11月,广州市教育局在全市11区随机抽取了284所学校共51209名学生参与艺术测评机考。大部分参与测评的学生的反馈,音乐和美术的试题趣味性强,整个测试过程很轻松,没有给学生增加压力,“像是艺术的体验,而不是传统的严肃紧张的考试氛围。”而相较于传统的纸笔考试,艺术测试的机考形式交互性强,对学生的考察更全面,也更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如美术的创作题不限题材,给学生更多创作的空间。

  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何平认为,美育有了测评,美育的教学才完整。“我们的语、数、英这些主科,都是‘上课——学习——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测试作为诊断和检测学习效果特别重要的一个手段,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测试发现问题,然后以此解决问题。我们的美育测评同样如此,如果有了指挥棒的导向作用,美育肯定会被重视起来。”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完善了学校音乐、美术学科教育督导评估和检查指导机制,将音乐、美术学科教育各项规范性要求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完成对全市11个区以及局属学校70所学校美育工作督导检查。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开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2021年11月将组织广州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抽测,抽测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抽测学生4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