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是一位八零后,世纪之初,他是羊城晚报摄影部的实习生。这是一位强壮的湛江小伙,有着那红土地上的男子特有的沉默与坚韧,以及良好的球技。当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朴实与勤奋。他的生活费用并不多,于是征得领导同意,每天,就睡在办公室的铁床上。记者们偶尔早一点回报社,会看到早起的他,有板有眼地刮脸刷牙,然后穿上他旧了的西装外套——他双手用力,尽力将它抹平。 羊城晚报并不是容易进的。他辗转去到江苏,担任无锡《江南晚报》的摄影记者。在并不长的职业生涯里,他并不满足于只拍摄单一的新闻照片,而是尝试引入艺术摄影观念,经营长期选题,比如关于江南老街与太湖沿岸的考察。他获得了一系列艺术类奖项,同时也在国内各地做了十多个展览。 对于一位献身摄影的创作者来说,生计往往被排到了第二位。2008年,他回到家乡,看到了巨大的变化,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挥之不去的乡愁,让他不忍远走。于是他辞职回到故乡,开始记录。这花光了他的积蓄。“那几年确实也有点狠,一有点钱就用来买胶卷,没钱就去借着拍。拍的时候很开心,自由,也很难过,仿佛自己在用镜头与故乡不停道别。没人知道,也没人在乎。”这个少年,一如当年一样,有点“一根筋”。就像当年每天自顾自默默收拾自己的那股劲头。 好在现在他已在民办高校教摄影,同时在这座海岛上,他设置了一间工作室,也是教学点。日子又慢慢好起来。不久前,他这组作品在国内摄影界受到了广泛赞扬。著名摄影家王轶庶说:“他作品中不少小处,让人惊奇。”确实,当我们看到太多浮躁的煽情影像后,我们会发觉,陈亮是在小心谨慎地,收拾着他家乡的点点滴滴,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让人反复咀嚼,欲罢不能。 他的摄影手法,是用传统的120胶片相机,长久地关注一个主题,属于人文个性化纪实范畴,与著名摄影家张晓拍摄《海岸线》,还有骆丹拍摄《318国道》非常相似。有意思的是,他们都采用了玛米亚七型相机。负片特有的柔和与暖调,给了作品细致绵长的抒情感。 这是工业化历程中的乡愁之歌。陈亮形成了多达数百幅一流照片的文本,随着时间流逝,它将是广东摄影界的珍贵成果,并成为一个见微知著的“中国发展模型”。 ·颜长江·
-
即时新闻
见微知著的中国模型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3月22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颜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