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8月05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刘勇、余卓尔

  □刘勇 余卓尔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模式标准、根本要求和实践路径,不仅成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且谱写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史的中国篇章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方案。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究其根本原因,是存续千年之久的传统文明遭遇现代文明的碾压所致。近代以来,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许多仁人志士先后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方案,艰辛地探寻着中国的现代化出路。但由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最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始终通过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之所以能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就在于有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100多年的接力奋斗中走出来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掌舵人、领航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出发的。这一最大实际决定着我们既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模式,也不能照抄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现代化的模式,只能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经过长期探索,根据生产力状况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发展和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党的八大初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目标,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二大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从物质文明拓展到精神文明的广度。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分“三步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又明确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对于即将到来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党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纵深推进,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超越了以往200多年来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口数量的总和,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世界现代化版图。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贫富悬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体现了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同时增强,表明人类文明开始由“物质时代”向“精神时代”转换。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迷思,回归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本色。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强必霸”的逻辑,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人间正道。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重超越,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罕见的中国奇迹。

  

  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党领导着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用实践向世界说明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现代化进程就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进程,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也是世界上各个民族被世界市场力量所支配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境遇和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造,赋予现代化以新的思想内容、时代内涵和文明意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尽管中国式现代化需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也吸收了很多中国的新元素,这些新元素即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特征、内涵、目标、理据等,把中国引入到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站在世界历史的正确一边,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前进逻辑,阐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历史的价值追求,壮大推动了世界历史的东方力量,提升了世界现代化水平,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过去“西强东弱”的基本格局,而且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对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着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根本目标追求与价值导向,极大提升人类发展能力,同时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同各国各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共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作出新贡献,更好为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

  注:本文系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规划课题(22ZXHYG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