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俊平[广州学者] 第一次知道房龙应该是三四十年前吧,买了他的《宽容》。读了才知道于人类社会而言,宽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一直知道自己并非一个宽容的人(甚至算得上严苛),但同样会感觉到随着年龄增长,是越来越心平气和了。有朋友注意到我常说“好吧”,就是一种既不赞同也不反对的并无任何意义的表态。我自己还发现越来越喜欢说:“可以理解。” 然而,却经常会发现应该是很宽容的人们,会不可思议地表现出不宽容。这里用了复数“人们”,是因为如果是某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往往是就事论事,而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例如微信群),才会体现出群体是否具有宽容的态度。或者说,宽容本就是一种群体态度的表露。 或许,我们一直被教育要态度鲜明,所以看到三观不合的事就一定要表现出最决绝的态度。另外还可以发现:这种一边倒的表态在群主具有绝对权威的时候更容易发生。尽管群里都是绝对的高端人士,无论是学历资历还是职位,都算得上这个社会里最顶尖的一群,平常在群里的发言也都是理性客观,兼具批评性和建设性,但到了这种群体表态的时候,就让我感受到一种很熟悉的氛围。所以,熟悉的氛围是很容易找回来的。而宽容,似乎真的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