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实 岳飞的故事在中国可谓世代相传。有传,有书,有戏,有画,有曲,有庙,就连现在的互联网上也有他的纪念馆,还有他的电子游戏,还有最新推出的电影《满江红》。“精忠报国”“直捣黄龙”“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风波亭”“莫须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都是我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 秦桧为何要杀岳飞?因为他是投降派,因为他力主宋金议和。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为何要杀岳飞,因为高宗想要议和而岳飞却执意抗战。那么,何谓“莫须有”?也许有?可能有?或者也不见得没有?或者绝不可能没有?直到今天,在我心里,似乎,好像,才明白了它就是“不听话”的意思。 如果岳飞能听话,高宗说“战”马上“战”,高宗叫“和”立马“和”,自然也就没事了,就是能臣良将了。可惜,他却不听话,高宗记得挺清楚,那年,他刚登帝位,就收到了岳飞的上书:“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那时,岳飞还是个小官,就敢如此越职行事,蔑视大臣,逼他亲征,恢复中原。如果中原真恢复了,二帝也就迎回了,那将置他于何地?他还做不做皇帝?于是,他将其奏发还,让黄潜善革其官职,削其军籍,请他回家。这是岳飞第一次不听话。 那年宋高宗与金人议和,金欲归还河南之地,岳飞听说后,作为大将,又上一书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气得秦桧浑身发抖。结果,如何?归还了。和议成功,河南恢复。宋高宗高兴得大赦天下,对大臣也大加爵赏,授岳飞开府仪同三司(古代高官自选僚属开设府署,称为开府。仪同三司乃比照三公即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开府置官),岳飞却上表辞谢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敌人。”宋高宗又一连三次诏命,岳飞都力辞不受。宋高宗只好又温言奖谕,岳飞才给了一个面子接受了。接受后,又上书:“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宋高宗当然没听岳飞的,他可不想收回两河以及什么“唾手燕云”(今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部分地区)、迎回二帝。这是岳飞第二次不听话。 最后这次,岳飞大胜,指日即可渡河歼敌,但宋高宗却想划河而治,岳飞自然又大为反对,亲自上书一一答诏,忠愤之心溢于言表。他当然又没听岳飞的,只叫秦桧发班师金牌,一连发了十二道,才催回了岳家军。金兀术也给秦桧来信:“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亦认为岳飞不死,和议之事终不成。一个不听话的将军,留着又有何用呢?有时也许有点用,有时却是没有用;有时非但没有用,还会惹出大麻烦,让人不是束手无策,就是坐立不安。这是秦桧的真切感受。 岳飞,字鹏举(1103-1142年),相州汤阴人(今属河南省汤阴县)。少年时读他的《满江红》(也有人认为非他所写),总禁不住热血沸腾。这样的一个热血英雄遇到的又是什么人呢?除了上面所说的高宗,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还有这样一个记载:据说,被掳的皇太后(也就是高宗的生母)在于金的遣返途中,问道:“大小眼将军如何了?”左右答曰:“岳飞已死。”太后为之叹息。 岳飞是否大小眼(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但如此称呼却让我们多少感到其中所含的轻淡冷漠。《宋史·岳飞本传》记载有人这样问他:“天下何时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然而,回望历史,文臣偏偏大多爱钱,武臣也大多惜死,彼时天下自然难得太平。
-
即时新闻
岳飞的三次不听话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1月31日
版次:A12
栏目:
作者: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