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读一读科幻小说,会感觉世间的烦恼其实都很小很小

透过科幻看世界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4月16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武桂琴

  □武桂琴

  

  在看《三体》之前,我几乎没有看科幻小说的习惯。随着把“地球往事”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死亡永生》看完,对科幻作品的热情也抵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那么一段时间,甚至幻想着如果能培养出一个物理学得特别好的孩子,那也是此生功勋一件。

  “地球往事”系列,最大的魅力是用令人沉浸的科幻情节内容,表达极其深刻的人文观点,其中呈现的许多沉重的道德问题、责任问题、情感问题、理想和信仰问题,每每切中要害。其巧妙的情节构思与对宇宙文明的假想,既具有极强的推理逻辑,又具备令人信服的现实意义,甚至有些观点对人类探索外太空和地外文明也不乏现实的参考价值。每当读至深处,平时拙朴的想象力也跟着长出了翅膀。想着宇宙浩渺无穷,作为一名微小的智慧生物,透过一本书窥得了一点天文知识、触碰到了与凡俗日常并不相同的奇妙,顿时心胸豁达起来。

  继《三体》系列之后,开始看《宇宙》。不得不说《宇宙》是难得的科学小白也能看得懂的科普书,它从我们身边的琐事追溯到万物的开端,从浩渺的宇宙视角审视人类自身,就好比是在天文、生物、化学和地理学之间进行了“异花授粉”,将科学与历史、艺术、人类学和哲学交织,向我们描述了宇宙的前世今生。阅读《宇宙》岂止是开阔了视野,而是能让我不自主地跟着思考:人类到底生而为何?来自哪里?到哪里去?

  随着兴趣,相继阅读了获得雨果奖的《时空画师》等。

  我是有一天站在小区附近的一座立交桥上,突然理解了关于折叠这个创意的。小区附近曾经是地地道道的城中村,如今也是,只不过隔着一条车水马龙的大道呈现出鲜明的北村南城特征。当我跨过天桥,去到北边的地段买一袋糖炒板栗,顺便走在拥挤的巷子里,一边穿梭,一边观摩,便会发现生活工作在那一带的人明显跟出入CBD的人风格大相径庭,他们完全是生活在两个不同圈层的人。这特别接近科幻作品里面的描述:有的人一天拥有24小时的人生,因此从容而不迫;有的人一天只有16个小时的人生,可以过好一个完整的白天,被折叠走的8个小时刚好用来睡觉;有的人的一天只有8小时,那8小时要用来干最底层的工作,以维持基本的生计,其余16个小时被折叠成睡眠模式。这种未来生活很能触动到一颗生活在当下的心灵,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阶层强弱之分,就算科学发展到城市可以折叠的程度,文明已经鼎盛到人人生而平等的程度,每个人将可能度过怎样的一生,也跟每个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阶层息息相关。

  陈丹青在《局部》节目第一节上就讲《千里江山图》,就算完全不懂画的人看了也会动容。一个人在18岁的年纪能画出如此磅礴、恢宏、庞大却又精细的画作,着实令人不可思议,恐怕仅有天赋也是不够的。也许就像陈丹青说的那样,他可能知道他很快就要离开人世,才会在极短的时间里画出如此神作。海涯能依据《千里江山图》去展开一段神话般的想象,想来也是贴切的,书中的科幻仅仅涉及高维度视觉,全书主打的就是一个情怀,作者是通过打破时间的界限,让读者在时空的流转中思考人类、文明和未来可能的命运。

  总之,“文明需要经过几十亿年曲折的演化才能出现,毁灭却只要一瞬间的愚蠢”。未来的世界会不会变成科幻作品所描写的那样?科幻作家以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勾画出的未来究竟会怎样演变?这些问题都由不得令人掩卷遐思。

  如果有闲,读一读科幻小说,会感觉世间的烦恼其实都很小很小。除了生死,皆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