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管供水管道 |
|
第四管项目中扩建的洪湾泵站 |
竹银水库 |
|
|
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正式通水 |
珠澳本一家,同饮一江水。自1959年承载着对澳供水任务的竹仙洞水库动工建设以来,对澳供水已走过60载岁月。10月17日,珠海对澳供水又上新台阶,澳门原水供应的保障性工程——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以下简称“第四管”)正式通水,不仅供水能力跃升至70万立方米/天,更重要的是优化了珠海对澳供水的管线布局,增强了供水保障水平。 A 第四管通水 对澳供水系统升级 在第四管开建之前,珠海对澳供水能力为50万立方米/天,而目前澳门所需水量约为29万立方米/天,为何还要建设第四管? 原来,澳门超过98%的原水由珠海供应,之前对澳门供水的三条管道均由拱北接到澳门半岛,再由澳门西湾大桥及友谊大桥上的挂桥管,送水到路氹城区等地,属单向供水,发展受到局限。随着澳门离岛日益繁华,供水需求直线上升,第四管建设被提上日程。 难如在“瓷器上雕花”!珠海水控集团总工程师刘万里如此形容第四管的建设过程。当输水管道穿过横琴十字门水道时,需要与一条供澳的天然气管道交叉,这可是对澳门供气唯一的一根天然气管道,万一损坏,整个澳门的天然气供应就中断了。这条早已建成的天然气管道管口径细,如同面条一般软,刘万里直言:“珠海的河底都是淤泥质,在穿越过程中即便松动了周围的土质,它都可能变形折断,这将是重大的事故。” 偏偏,天然气管道的图纸和实际施工位置不完全吻合!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珠海水控集团前前后后做了五次国内最缜密最先进的密布探测,“照X光”般给天然气管道进行精确定位,这才把河底下十几米深的管位找准了。施工时慎之又慎,刘万里直言:“相当于在一个珍贵的瓷器上面雕花。” 由于澳门的工程设计、建设程序和珠海不一样,珠海常用的沉井工艺无法在澳门施展。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江建管公司工程技术部主任工程师章志仁就说,当时这个问题难倒了他们。好在澳门海事与水务局积极协调,珠澳双方建立了协调机制并不断完善。珠海水控集团的建设团队调研后发现,澳门普遍采用了搓管工艺,采用这一办法后,报建资料一次性通过了。“在以后的跨境项目里面,一定要考虑到当地设计、建设的程序、规范和标准。”章志仁因而得到了一个新启示。 为保障第四管的建设,珠海水控集团成立了项目部,专门开展相应的组织建设工作。章志仁透露,项目管线沿线牵涉的单位多,协调量大,“来往的函件数量特别多,大概有160份”。 历时三年多艰苦卓绝的建设,第四管工程于今年5月22日成功联动调试运行,6月28日完成工程竣工验收。昨日,第四管工程在洪湾泵站举行了通水仪式,通水闸开启后,澳门传回来了第四管通水的视频画面。看到清冽洁净的原水在澳门涌出,全程参与第四管建设的章志仁百感交集,他咧开嘴笑了:“不辱使命!” B 回眸:六十载共济 一江水情深 在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停水“噩梦”后,澳门居民终于在1960年3月8日,喝上了来自珠海竹仙洞水库的水。 “为什么澳门要向广东省请求支援供水?因为本身已经无能为力了。”原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供水部经理李振铎介绍,1959年,澳门中华总商会写信向广东省政府求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在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竹仙洞水库大坝开工建设,开启了珠海对澳门供水的历史。 因为缺水,澳门历史上曾出现了一种以卖水为生的特殊人群——担水妹。她们从停靠在湾仔的船上取得淡水,走街串巷地卖给澳门居民。随着竹仙洞水库的建成,担水妹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澳门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珠海又广开水源,增修供水工程,不断扩大对澳供水。1986年1月,集引水、汲水、蓄水、输水为一体的磨刀门供水工程正式开工,将取水口推移到澳门以西20多公里的磨刀门入海口。从此,西江成为珠澳供水的重要水源。磨刀门供水系统每天对澳供水能力可达45万立方米,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基本解决了澳门的用水问题。 值得铭记的是,珠澳携手抗击咸潮的每一步,都推动着珠澳供水系统的进步。本世纪初,咸潮这一自然现象,对珠澳两地供水的影响越来越明显。2004年的冬天,咸潮尤为严重,珠海的取水口都被咸水覆盖,水库水也已经见底,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煲汤都不用放盐。此时,在国务院、水利部的支持下,2004年11月,跨越四省总长1300多公里的“千里调水”计划正式实施,利用西江上游的大水库放水,形成一股人造的洪峰,在一个时间段内把入海口的咸水压回去,这样珠海就可以趁机取得淡水。“千里送清泉”,珠澳人民过了一个没有咸水的春节。 但千里调水“治标不治本”,在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力支持下,包含了竹银水库、月坑水库和竹洲头泵站的竹银水源系统提上议事日程,这个系统既把取水口移到珠海最北,又把“水缸”做大。2011年5月竣工的竹银水库和相连的月坑水库总库容4333万立方米,足够珠澳两地人民一个月的用水量。值得一提的是,澳门预支了4.5亿元水费,支援竹银水源工程的建设。 2006年12月,俗称“西水东调”的平岗——广昌咸期应急供水工程仅用了18个月就建成通水,日输水能力100万立方米。这条原水管道,将位于珠海西北部的竹银水库和珠海东部城区南北库群及供水系统相连,通过科学调度,有力保障珠澳供水。“我们至今都没有再喝咸水了。”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关小冰说。 关小冰说,珠澳犹如一家人,“沟通、合作都非常顺畅。”关小冰称,未来将与珠海在紧急应变、人才培训方面有更好的合作。据她透露,一批行业共享平台如招标采购信息平台、应急指挥抢修平台日前都已在珠海正式上线,将助推大湾区各地的水务单位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及互助,助推大湾区水务行业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