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海盐文化如何传承?

传统晒盐工艺或将申遗

来源:羊城区域     2020年12月25日        版次:ZHA14    栏目:文脉走访    作者:

    

  “平海保留着一批较为完整的古文化遗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丰富的海洋文化遗存,而盐业发展历史,也是平海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平海镇党委书记方洪军介绍,沿着平海盐业生产扩张的历史发展路线开展研究,可窥见宋代至民国广东政治、军事、经济、税收之一斑。

  方洪军说,更重要的是,淡水盐场研究课题所留下的每一个历史口述、每一份图片资料,都将成为后人珍贵的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留住老一辈“晒盐记忆”

  

  如何进一步梳理古淡水盐场地区的盐业历史,传承流传千年的海盐文化?汪洁和段雪玉一致认为,当务之急要与时间赛跑,抓紧走访调研相关村落和盐农,留住老一辈盐农的“晒盐记忆”。

  记者了解到,此次古淡水盐场的调研于2018年启动,由平海镇政府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合作开展,此前已有3次大规模调研,团队通过走访观察、村民口述、历史文献和史迹等,梳理淡水盐场的历代演变格局,目前已到了编撰书稿阶段,初拟于明年3月出版。

  本书聚焦淡水盐场自宋代以后空间和规模的格局变化过程。“淡水盐场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聚落模式深受食盐生计的影响。研究一个地方的历史时,不能只看到这个地方的历史,研究历史本质是研究人,研究社会,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个体命运如何与时代紧密相连。”段雪玉认为,历史研究要跟着历史人物走,跟着普通人走,既要追溯当权者对政治经济的推动和运作,也要解读百姓的生计和生活形态。

  段雪玉说,盐业的发展折射出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调研惠东平海的盐史对周边地区的历史研究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

  

  文旅结合发掘海盐文化

  

  然而惠东沿海的盐田逐渐消失,传统制盐工艺深陷“后继无人”的局面,时至今日,老一辈盐农的盐田情节何处安放?代代相传的传统制盐工艺如何传承?包罗万象的渔盐历史文化何以承载流传?

  汪洁透露,有部分盐农曾提出,平海、港口、稔山、黄埠等沿海地区应该借助旅游业的“东风”,结合传统晒盐工艺体验项目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将源远流长的海盐文化打造出文化旅游产品和路线。

  记者了解到,国内有同样盛产海盐的地区以筹建博物馆的方式定格盐业历史,通过场景布置再现了传统海水熬盐工艺和现代海水滩晒制盐工艺场景,并展出了古代制盐器具、历史资料和海盐文化产品,全方位展现了当地海盐文化的发展。

  方洪军表示,此次调研古淡水盐场,是希望能通过调研进一步重组和完整历史片段,为进一步打响惠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添砖加瓦。

  方洪军说,平海将以这次调研为契机,联合沿海各地打造制盐示范基地,展示海水制盐流程及淡水盐场越千年的制盐工艺,并将其发展成为稔平半岛旅游的新亮点:“同时,我们也在作进一步研究,或将晒盐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海盐文化遗存进行整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