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爱国情: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下
中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着眼点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14日        版次:A16    栏目:    作者:邓凯文、郑楹

  ■邓凯文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郑楹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

  

  培养时代新人须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提升中职学生爱国之知

  

  培养爱国情更能提升中职学生的爱国之知。爱国之知是学生通过关于国家的知识学习,从而使他们拥有对国家的理性认知。但根据目前的普职分流机制,有部分中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普遍来说,中职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较弱,而更擅长从情景中学习技能知识。因此,如果中职学校只注重有关理论知识传授,并不能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点,反而不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相应地,中职学校应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创设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一方面,培养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开端。爱国之情是人类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这种情感教育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始,也是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培养爱国情感能促进中职学生爱国认知的提升。中职学生从情景中感受爱国之情,再从经验的情感中感悟国家的知识,最后升华到理性的爱国情感。这比单纯的知识讲授更能吸引中职学生,也更能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从爱国之知的角度来看,培养爱国情感既是爱国之知实现的途径,也是它升华的途径。

  

  砥砺中职学生强国之志

  

  培养爱国情更能砥砺中职学生的强国之志。强国之志是指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个人强烈地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更强大的国家。强国之志的培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但是,大部分的中职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太好,文化成绩不高,中考被分流到中职学校。他们更容易产生“我不如别人”“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因此,他们往往会缺乏自信,觉得自己的力量不足,难以有大的作为。基于此,也难以产生远大的强国之志。而爱国情感的培养则能使中职学生产生出强烈的“我”的国家的感觉,感受到国家与“我”是密切相关的。强国可以有“我”,也应该有“我”。“我”学习好技能也能强国。这种爱国情感的培养使中职学生相信自己也能为中国梦贡献力量,成就自己的出彩人生。空洞的说教不能使中职学生产生远大的强国志。而爱国情感的培养则能使抽象变为具体,把不可及变为真实可感,砥砺他们的远大爱国志向。可见,中职学生强国之志的砥砺需要爱国情感的助力。

  

  激发中职学生爱国之行

  

  培养爱国情更能激发中职学生的爱国之行。爱国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爱国主义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爱国行动,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而奋斗。同样,中职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落实到中职学生的奋斗中。具体表现在:中职学生应该认真学习技能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而贡献力量。而在爱国行动中,中职学生存在的较常见问题是:容易缺乏行为的内在推动力和持久力。培养爱国情感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爱国情感的培养能使中职学生喜欢关注国家的大事,并作出判断和评价,为行为的产生提供动力,不断为爱国的行动提供持续的动力。因此,要解决爱国行动动力不足的问题,要特别注重用多种方式厚植中职学生的爱国情感。

  那中职学校应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呢?首先,要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多用情景式教学、与中职学生相关的案例教学等,注重学生爱国情感的发生、发展和保持。其次,要重视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以中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爱国情感体验,促进爱国认知,砥砺爱国志向,推动爱国行动。最后,要做好“大思政”理念中的协同育人。联动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做好爱国情感的培育工作,致力于高质量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