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这个高职人才孵化基地不简单

学生未毕业已拿下国际订单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8月20日        版次:A15    作者:周聪、汤健雄

     学生与客商现场沟通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汤健雄

  暑假的校园,校园内少了上课、下课的音乐铃声,也少了同学们背着书包穿梭校园的身影。与往常相比,多了一分宁静。但是,在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内,时常会传出“嗒嗒嗒嗒……”的声音,原来,18名来自国贸、商英、物流专业的学生们,正在校园内的商贸人才孵化基地“上班”,通过网络对接世界各地的客户。

  

  A在校生完成 好几个国际订单

  走进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商贸人才孵化基地,清脆的键盘声此起彼伏。暑假期间,广东女子职院商贸人才孵化器照常运行,郑嘉红、钟丹敏等新一期学员正熟练地与“老外”洽谈着跨国生意。

  企业开进校园,学生足不出校园可以做起外贸生意来。记者了解到,广东女子职院尝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借用企业商贸平台和行业企业产品资源,采用工学结合方式,与企业共同培养并为企业储备人才。

  广东女子职院孵化器项目负责老师汤健雄告诉记者,学校根据真实岗位的技能要求,将课程进行整合,融入真实岗位的技能;同时,学生拥有专业老师和企业老师,在“双师型”教学中既能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实操训练。

  “在基地,我们既上课,又‘上班’,教学过程就是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 郑嘉红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她们每天在基地打卡“上班”,负责运营“入职”公司提供的真实运营平台。

  通过产品认知、销售推广、跟单订单等“真枪实战”的任务,郑嘉红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提升。据了解,暑假期间,这群还未毕业的学生已完成了好几个国际订单。

  

  B孵化基地让毕业、就业无缝对接

  “近年来,跨境电商急速发展,相应的人才很紧缺,从全国来看,人才缺口约有500万,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是近期在全国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发展论坛上发布的数据。

  记者了解到,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显得供不应求,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往往局限于单方面培养,很少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如何精准对接成为关键。

  “孵化基地可以让学校精准对接企业,通过遴选直接将企业实体引进校园;学校精准育人,我们可以精确到学生未来在哪个企业哪个岗位就职。” 汤健雄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基地根据学生英语成绩、性格特点等为学生规划了外贸业务销售、外贸跟单、内贸业务销售、内贸跟单的岗位,实现人才精准培育。 

  李玉琪是今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毕业生,前年暑假开始,李玉琪在商贸人才孵化基地广州市万好五金有限公司上课、“上班”。如今的她,毕业后直接入职万好公司,成为一名电商外贸业务员。

  “学习期间,我已熟悉掌握了企业运营机制。通过商贸人才孵化基地,让我实现了毕业到就业无缝对接。”李玉琪说。

  

  C校方4年对接30余家企业

  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从校企合作项目产品产业开始着手,依托产品产业基础,学习电商平台运营技能、销售沟通话术、团队管理方法。汤健雄表示:“本次18名学生,经过一个暑期的学习,各项业务技能将先于同年级同学,并在第5学期担任各个子项目的负责人,成为下学期项目班的骨干力量。”

  “商务人才孵化基地使实训学生与企业结合更加紧密,有利于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广州蓝尔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企业导师邢大成表示,“双精准”使实训学生毕业上岗就是熟手,解决了企业没时间培养新人的问题;同时,因为学生一开始就接受公司的文化和产品,招聘上岗后稳定度高,流失率低。企业非常青睐这种协同育人机制培养的学生。

  自2015年人才孵化基地启动,学校精准对接30余家企业,成功孵化人才350人以上,学生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就业稳定率等指标都有大幅提升。